听傅聪弹(谈)萧邦《波洛奈兹幻想曲》

标签:
傅聪钢琴艺术傅聪望七了古典音乐萧邦波洛奈兹幻想曲 |
分类: 傅聪,望七了! |
这我想起了八十年代初,去四川成都,在武侯祠看到岳飞书写的《前出师表》,我感动得不得了,故事是说岳飞躺在军营的行军床上,夜不能眠,怀念武侯,然后就叫小兵拿出笔墨,书写下了《前出师表》。这个曲子开始是forte-piano[强-弱],就有一种在战场上的感觉,有一种肃杀之气。一千年前岳飞在那儿的情景,就如这forte-piano开始的感觉。犹如“沧山如海,残阳如血”的那种辽阔,走不尽路的很高的境界,史诗式境界,不是像有些人弹的所谓Chopinesque的那种娘娘腔的东西。在这个引子里,好像岳飞一个人在沉思冥想,心潮起伏,非常悲壮,那儿有好多好多问号。总之,这个引子里头有很多内心的东西,包含了整个曲子要说的话。开始的引子虽然基本上还不是波洛奈兹,节奏上却已是波洛奈兹,一开始的引子,在节奏上就应更有点波洛奈兹味道,引子一开始就是和声,同时又是颜色,多么丰富的音色!
至于所有的分句、和声的变化,你都明白了,这是我最感满意的。一般人弹的时候像流水账似的,舞台上的表演要有一定程度的夸张,这样才能使人真正感觉到,尤其是这种史诗式的作品。至于timing[时间的掌握,节奏感]问题,就要看你心胸有多宽广,可以使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注意力都集中在你手上,这个比例每一次都是像说故事,像诗歌一样,怎么去掌握心理的紧张状态,如何去达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换指法等等,但有一个原则:绝对不能影响对音乐本身的感觉。这个fantasy[幻想曲],总是永远有波洛奈兹影子在后面,波洛奈兹的节奏给予一种悲剧性,有一股肃杀之气的感觉。这是这个作品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不能软掉。整个曲子是心潮起伏,萧邦一生的苦都在这里头。
整个曲子都是音乐,不能有一点机械的东西。遇到三度的段落,一般人都作为三度来弹,然而这不是三度练习曲,里头涵盖着非常汹涌的情感!至于踏板,主要由耳朵来控制。此外,弹的时候要想到整个词句,不要孤立的想每个和弦。再有,从旋律上看,你弹的有说服力的,但是从低音部角度来看,对和声的感觉并不太好,对和声有点忽略。大家注意,我们中国人有个弱点,总是旋律的感觉很好,而和声的感觉不好,总是忽略和声。一定要多看看低音部,就会感到这是inevitable[必然的],这是一个整体,和声有一种必然性。
最后的trill[颤音],长度一定要准确,里面都是音乐。最后的和弦不是敲,却要有一种弹性的,要让人感到不同的和声,发现新大陆似的。结尾是慷慨激昂,像火山一样,都是火,岩浆翻滚而来!最后的结束完全像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