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齐的伟大友谊也被陈凯歌糟蹋了

标签:
杂谈 |
梅兰芳、齐如山的伟大友谊也被陈凯歌糟蹋了
晚年齐如山
谈到齐如山的成就,胡金兆老先生言犹未尽:“齐如山与罗瘿公分别给梅、程写剧本又有不同。罗在1922——1924年为程砚秋写了12个剧本,但所有艺术安排和设计创造,都是由程的另一位出色的老师王瑶卿所完成的,初步奠定了程派的艺术基础,1924年罗瘿公逝世后,程排《碧玉簪》,王先生就不再直接创造,而由程自行构思排出后,王再加工点睛;齐如山为梅兰芳写剧本,是自己导演并进行艺术设计。开始创造时装戏是如此,古装戏由《嫦娥奔月》起,直到《洛神》、《太真外传》,齐就加大了歌舞表演的成分,构思排演基本是齐的主意,排出个样子,再集思广益,请梅党的朋友找不足出主意。这样就由梅兰芳带头创造出京剧古装戏的新品种,唱腔、表演、舞蹈、化妆、造型焕然一新,出现了京剧旦角艺术的新貌,使京剧旦角艺术扩展提升,一跃而由老生的挎刀成为旦角挑班。齐作为一个书生怎么会有这样的能力?他的原籍高阳是北方昆曲的故乡,他从小看戏,熟悉昆曲。昆曲是歌舞做表并重,唱做浑然一体。昆曲衰落后,这种唱表合一的传统被破坏,很多京剧老名角把原来唱做高度结合的风格也逐渐淡化,丢了不少好东西,包括一些昆曲教师,曲子拍得很好,做工常常大概其,两者结合不上。他从1900年就广泛调查研究京剧,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积累了大量资料,逐渐形成了他力图通过新创作使京剧从重唱不重做重新恢复到唱做念舞高度结合又有新面貌。他经过长期观察选中了梅兰芳,认为梅做人、从艺、天赋、刻苦以及观众人缘都是出众的,他想通过与梅合作,全力帮助梅兰芳成功,借此来实现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把京剧推向世界。他没有从梅兰芳那里得到个人利益,他家庭殷实无此需求;梅党朋友大多如此,像冯耿光作为中国银行总裁,家资豪富,更无所需。不过,后来时代变化,梅党朋友衰落了,梅兰芳承担起照顾这些朋友的责任,包括冯耿光。只有齐如山例外。照电影描写,齐先生仅仅是个耍心眼的经纪人,那是大大贬低了。”
胡金兆谈到影片中梅兰芳到美国演出,也把齐如山丑化为对梅兰芳耍手腕,胡金兆说:“看来陈凯歌对齐如山有鞭尸的嗜好。梅兰芳1919、1924年两次访问日本演出,正是齐如山所追求策划的,极力促成,包括与日本方面联络,安排节目等等。第一次他随行,第二次他没有去,因为第二次主要有答谢日本帮助者给人家唱堂会的性质。去美国,实际情况是齐如山积极倡议,并与梅兰芳垫钱筹备,已达5万元(齐拿出近万)。他负责宣传组织联络,写了《中国戏的组织》等很多宣传资料,翻译成英文。但赴美演出开支巨大,成功、失败的可能都有,经费非个人所能独力承担。冯耿光利用他在金融界的影响,邀请了20位银行家,以入股形式,每人5000元,若成功而回,原资奉还;若失败,那这5000元,就算‘无偿赞助’了。大家爽然答应,这样筹集了10万元。结果胜利而归,原款奉还。根本没有电影中那种冯、齐联合耍手腕逼梅兰芳赴美责任全部个人承担,拿房子抵押的这回事。再说,梅兰芳的豪宅根本不值10万元。陈凯歌胡编乱造已经到了颠倒黑白的程度。”
对于齐如山解放前去台湾,胡先生说:“1948年初冬,齐如山离开北京飞沪转赴台湾,也不是出于政治原因,而是他的儿子留学回国后已在台湾工作,任造船厂总工程师,父子团圆,躲避北京可能发生的战火。在台湾他仍是埋头读书著述,72岁之后,他又留下来200万字的新作。齐如山途经上海时,电话通知了梅兰芳,梅立即赶来相见,他们毕竟是共过患难的老朋友,畅谈几日不愿分离。齐行路匆忙,没有换洗衣服,身穿的大毛衣服也不适合南方穿用。福芝芳把给丈夫预备的单夹中式还没上身的衣服,马上给齐老先生送来。可电影中梅兰芳夫妇是与邱如白绝交并把他骂出门的,这贴题吗?”
说到这里,胡金兆有些惋惜地说:“1961年梅兰芳逝世,86岁的齐如山在宝岛得知很为悲痛,不断把玩昔日与梅相处时的旧物,次年就魂归道山了。他们的合作是动人凄婉的,两个为京剧艺术做出杰出贡献的大艺术家的伟大友谊,被陈凯歌歪曲得惨不忍睹。”
胡金兆老先生亲自开博了,您即将看到最地道的京剧评论:
http://blog.sina.com.cn/hujinzhao1934
梅兰芳若在世决不允许糟蹋齐如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c0iu.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byiu.html
著名戏剧评论家胡金兆
2月7日(周六)下午两点,胡金兆先生将在北京东三环首都图书馆多功能厅讲座《生活中的梅兰芳——从现代影视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