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唱哭数百学生有何启示


标签:
吴永麟杂谈 |
分类: 评论天下 |
“好想打个电话,孩子你还好吗,每天都在盼呐,爸爸也想回家……”昨日,《牵挂》的演唱者、渭南本土的网络歌手陈汉走进临渭区思远学校,为600多名孩子讲述父母在外打工的不易,以及对儿女的牵挂,听得孩子们泪水涟涟。(《华商报》02月24日)
据报载,陈汉深深记得,有一次,他在工地上看到一位父亲的手受伤,那位父亲用卫生纸裹着伤口,外面用透明胶带简单地缠了两圈,他问那位父亲为什么不去买创可贴,对方的回答是“耽误时间,要扣工资的!” “如果你们受伤了,你们的父母会心急如焚地赶回来,你们信吗?当陈汉话音刚一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信”。 “你们或许会因为父母没有给你们足够的零花钱、没有给你们买喜欢的玩具,而抱怨他们,甚至记恨他们;但是孩子们,你们要知道,你们的父母在外面也很辛苦,他们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是为了什么,都是为了你们,所以,请你们不要再抱怨他们,好吗?”听着听着,许多在场的孩子眼中流出了眼泪。随后,陈汉演唱自己作词,并记录他对留守故乡子女牵挂之情的歌曲《牵挂》,歌词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们,在场有一半以上孩子都忍不住哭了起来。
听到看到留守儿童的事情,不管是从新闻中看到他们被侵害的触目惊心报道,还是从现实中看到他们放养式的散漫,或看到他们生活的独立,笔者每次都很纠结。面对留守儿童成长的问题,许多网友都谈了个的看法,但是,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不多,特别是在歌曲创作方面,为留守儿童创作的优秀歌曲,却少之又少。由陈汉作词,又由陈汉演唱的《牵挂》,听了催人泪下。
当前,大部分的农民工,初中学历的居多,有的还只有小学学历,关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理论,他们很少人能看得懂和领悟,因此,许多留守儿成长的理论指导,对他们的影响不大。但是,陈汉创作和演唱的《牵挂》,具有丰富的情感,里面有浓浓的亲情之爱,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表现生活,把留守儿童的心理及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父母们的心理透析得淋漓尽致。笔者认为,中国的留守儿童问题在当前的国情来看,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中国农民工首要的是希望解决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他们人生的出路之一,由于外面高房价,高房租,生活成本高,孩子在外难找学位,他们只能留孩子在家乡读书,这是许多民工很无奈的选择。社会舆论对留守儿童的成长的导向很重要,面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应宣传更多的理解、包容、亲情的温暖,而不应宣传遭遗弃,不应制造怨恨,陈汉创作和演唱的《牵挂》做到了,他的歌里,在宣传理解、包容与温暖。
一首动听温暖的歌曲,会在儿童的心里种下理解与爱心,包容与美好,体恤与牵挂,这会培养孩子爱的能力,给孩子成长建设性的建议。一首好歌,会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用歌声去为留守儿童疗伤,送去温暖,感化孩子,把孩子导向情感的正面意义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