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3000元捐精补贴广东精子库杂谈 |
分类: 评论天下 |
3000元引诱95%大学生捐精子对吗?
作者:吴永麟
目前广东精子库捐献者九成五以上是大学生。伴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补贴大幅度提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捐精活动这两年在校园内悄然“走红”,甚至出现男生集中的高校去年已将今年配额用完的火爆场景。(《广州日》03-08)
据报载,合格者供精的次数一般为十次左右,每次300元,意味着约为3000元的补贴,堪比一学年的奖学金。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项社会公益活动,也有人为了买新手机和新电脑看上了这份“兼职”。广东省人类精子库负责人唐立新强调,捐精不是卖精,只是提供基本的误餐误工和交通补助。捐精可助人,他呼吁更多热血男儿参与捐精。另外,根据医学伦理学要求,一名志愿者一生中只能捐精一次,所捐精液只能让五名女性成功受孕,为避免重复捐精,精子库设立了指纹鉴别系统。
广东精子库捐献者九成五以上是大学生,这是大学生公益精神的进步,还是经不起3000元补助的引诱?捐精补助3000元,是否涉及到卖精?这是否有违社会的公益精神?捐精是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是一种社会美德。这种行为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拥有孩子,拥有天伦之乐。公益就意味着远离功利,远离投机。大学生为了买新手机和新电脑把捐精当作一种兼职,这其实就违背了社会的公益精神,当性被市场化,是对于社会公德精神的背离。
3000元的捐精补贴,对于收入空白的大学生来说,意味着一笔可观的收入,这其实是一种引诱,一种商业炒作,部分心怀公益精神的捐精者,他们的公益精神将可能受到玷污,失去了崇高感,奉献精神,这对他们身心造成伤害,形成畸型的公益意识。
3000元的捐精补贴可能会引发大学生的性道德危机和性观念的冲突,当一个社会的精子变成商品,男妓或精子出售者将变身为公共父亲,将对婚姻、伦理、亲子关系造成悲剧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