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意大利米兰米兰大教堂哥特式典范与arthur同行 |
分类: 一个人的西西里 |

对了,我们是那天登上米兰大教堂塔顶的第一个客人!
话说米兰大教堂的最大特征是其上半部分大小135座尖塔,由此构成了一组垂直的纵向线条群,给人以极其强烈的升腾感,从而也成为了哥特式风格的经典之作。有着“米兰的象征”之美称米兰大堂是意大利最大的哥特式主教堂,主教堂始建于1386年,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13年教堂的大部分建筑完工,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1805年拿破仑曾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至1965年教堂正面最后一座铜门被安装,才算全部竣工。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米兰大教堂是规模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世界第二大教堂。十二到十五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在欧洲正流行,所以奠定了这座建筑的哥特式风格基调,而在内部装饰上,由于十七、十八世纪巴洛克风格在欧洲的兴起,所以也融入了巴洛克风格。因此米兰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包含了哥特式,新古典式,和新哥特式(又称巴洛克式),虽然历时5个世纪的建造,且经多人之手,但始终保持了其“装饰性哥特式”的风格。
雕刻和尖塔是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之一,米兰大教堂可以说是把这个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外部的扶壁、塔、墙面都是纵向的垂直向上,这些都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外部特征。教堂内外墙等处均点缀着圣人、圣女雕像多达6000多座,仅教堂外就有3159尊之多。教堂顶端耸立的135个尖塔,每个尖塔上都有一个精致的人物雕刻,想想是不是都觉得很震撼?
还是跟着我的镜头一起上到大教堂的顶端,好好欣赏一下这个建筑史上的精品之作吧!



米兰大教堂虽经多人之手,但始终保持了“装饰性哥特式”的风格。教堂建成后,内部又陆续增建了不少附属物,直到19世纪末才最后定型。不久后维修工程也开始进行,1935年进行了大规模维修,二战后对1943年遭受轰炸的损毁处进行了修建,此后又更换了地板,维修了堂内的12根大型直柱,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后完成维修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