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台湾普通话

标签:
台湾话普通话搞笑有趣乐色 |
分类: 笑掉小牙 |
因为工作关系,早在90年代初起就接触到不少台湾人,凑合了几句有趣的台湾普通话,给大家听听。
我不知道为什么,台湾人总把“和”读为“汗”。例如“你和韩国妹妹”,台湾话就是“你汗韩国妹妹”。那么“我和你,你和我”的歌曲就变成“我汗你,你汗我”,不过想想也是,同住地球村的运动员在场上一身的汗,一拥抱,当然是你汗我,我汗你了。
“垃圾”这个词,台湾话读音“乐色”,或“勒色”。有人说,台湾话大部份是用了读书音而大陆大部份是选了白话音。在一些港台影视里面,常常听到“乐色”这样的语言,觉得怪怪的,其实“乐色”就是保留下来的最初读书音。
四川的“熊猫”,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是正宗的读音。然而台湾人说“猫熊”。不过我觉得,从字面的修饰来看,熊猫熊猫,就是像熊的猫,而猫熊呢,就是像猫的熊。我觉得像熊多一点,所以叫猫熊未尝不可。查了一下汉语词典,猫熊:又称熊猫、大熊猫、大猫熊。哺乳动物。反向查询,大熊猫:又称“猫熊”。哺乳纲,大熊猫科。外形似熊,头较圆像猫,故名。
风行时髦的网络用语“酱紫”,我最早听台湾人讲话就是“酱紫”的,我高度怀疑这个词就是来源于台湾普通话。这个“酱紫”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这样子”, “表酱紫”就是“不要这样子”。不过这个“表”,有人说是四川人发明的。
多年前胡瓜主持的台湾综艺节目好像是“有缘人”,形容一个女孩穿着“暴露”,他说是“铺露”,那么“曝光”,台湾话就是“铺光”。
台湾人还比较喜欢使用“蛮”字,例如蛮好听的,蛮好看的,蛮不错的,这人蛮好的,其实我觉得这个“蛮”字,听起来蛮舒服的。台湾人说“农民”不叫“农民”,叫“农夫”,比较文绉绉的。有时候有人说,这个农民,含有“老土”的意味,如果说,“这个农夫”,听上去就有些洋扯扯的感觉。
台湾的阿扁贪污钱,搞得全世界都知道了,台湾人就说“阿扁A钱”,这个A字用得既巧妙又含蓄,当年让他当选就是一个错误,台湾话就是“当年让他冻蒜就是一个错误”。
台湾人说话比较软,女性的说话更是有些嗲嗲的,“弟弟”说成“底滴”,“妹妹”说成“美眉”,“妈妈”说成“马麻”,似乎有一个规律,第一个字念第三声,第二个字念第二声。当然如此类推不能把“老妈”说成是“老麻”。台湾人还把“老伯伯”说成是“老杯杯”,听起来很搞笑。
还有一个称呼很好玩,台湾话把男人统称为“男生”,女人统称为“女生”。我们公司当年来了一个50岁上下的台湾顾问,他就常常说,我们“男生”怎么怎么样,我们公司的女孩怀疑地问,男生?你在读小学还是中学呀?
落花老师的留言很有学术价值,照录如下供大家参考:
关于台湾话里的"汗(和)",据说,是国民政府刚去台时,他们中央台的播音员是老北京人,老北京人就把"和"念成"汗",台湾普及国语时,就以这位老北京播音员的发音为底本,所以今天他们全部都"汗"了.
关于"猫熊",这一期的南方周末一文说,当年是几个美国人(如果没记错的话)在四川发现了新物种,他们起名熊猫.后来,抗战时在重庆展出,英文也是熊猫,但由于当时中国的书写横排是从右到左,翻译的时候,从右到左,就成了猫熊.中共执政后,才改过来.所以大陆叫熊猫,台湾依然沿用当年的约定俗成了.
感谢以下几位台湾网友的精彩评论,照录如下供读者参考:
andy2011-07-14
17:36:21
看过叶永烈先生的书,里面有提到台湾人把和读成“汗”的发音的原因“有人探根求源,这才发现,把“和”念成“汗”原本是北京的土语。从1946年5月1日起,台湾电台由“老北京”齐铁根先生每日清晨七时起作“国语读音示范”,播讲民众国语读本、国语会话。齐铁根先生按照北京土话把“和”念成“汗”。从此,那么多的台湾人,都把“和”念成“汗”!”
新浪网友2011-07-31 07:43:45
熊貓與貓熊,比較正式的名稱其實是是貓熊,貓是它叫聲的形容,熊是它的類別,就像是黑熊、棕熊、北極熊的命名邏輯,反而熊貓是俗名,但若套用第一個學理命名,它就變成貓科了,但貓熊並不是貓科動物,它是熊科動物,所以比較考究的稱貓熊,但口語化稱呼它的似乎遠超稱之為貓熊的人。
|
新浪网友2011-07-31 08:27:34
愛人、情人?
愛人是比較廣義的,原本愛字的解釋就不是用來男女之間,可參考墨家的【兼愛】之意,天主教的神愛世人也是此一脈胳
情人是比較私密的,取男女情愛之意
男生、女生、男人、女人、男士、女士
先談男人女人,這是暗喻且有相對性別上的形容,像是我的女人、你的男人,舉例,我是男性但我若稱其它男性為男人,就會變的很奇怪...
但若是女性在使用上就會出現二個極端,不是很好就是很差,一個讚揚一個貶抑,像是那個男人好帥,這個女人真是個狐狸精,或者上述反義
男生、女生是比較沒有爭議且廣義的詞,是男生命、女生命的簡稱
至於男士女士是比較敬稱的,口語或是正式書信台灣多用先生取代男士,但女士在這二方面則是保留下來了。
|
新浪网友2011-07-31 08:57:41
「老伯伯」說成是「老杯杯」要說它搞笑也可以,不過這是小女生在用的,用來和年長男性拉近距離,或有親暱之意,即便他是不相熟的年長者,另外也是相應於年長者耳朵比較背,相疊的二個重音老人家比較聽的到也聽的比較清楚,另外伯在閩南語(河洛古音)的確是稱杯沒錯,像是老阿伯(杯)或是阿伯,所以老杯杯其實台灣獨特的一種語言上混合的進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