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分子幸福修炼健康休闲武当山文化生活哲学心理学性命双修养生命运学说 |
分类: 杂谈妄论 |
一种让人值得“信”赖的人格建立了,而自己觉得好象有了一种信人、信事、信物情愫,做人、做事、对物,没有一定之规之中好象有着一种牢不可破的东西,你意识到了也许就是人们常说而不知的叫信仰的东西吧,似乎也是一种责任感,是一种担当,是为信。
南怀瑾:“充实之谓美”,由此仍须更进一步,身体充实,气机充实、心也充实,同时见地也到了。“充实”这个境界,天上地下,什么学问自然而知,无师而知,“不思而得,不勉而中”,无所不通。我平常不是跟你们讲,我真的读书比你们多吗?我读每部书象读小说一样,翻过去就知道,读了前面晓得后面,平常拿到书一翻,以前读过的。几时读过?也可说是前辈子读的,但那又怎么来的呢?“充实”而来。乃至还要扩而充之,达到“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境界,这个光辉不是你顶上放光,身上放光,而是心中的光明智慧,自己通达了,无所局限。
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本,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也许是长期的“为善去恶”,“良知”有了力量,“意之动”驯服了,本心应事。就象春天里晒着太阳,浑身暖洋洋地很舒服,好象没有什么想做,也似乎没有什么要做,是人当下尽管应事,但此心本来清静,无所谓真不真、妄不妄,往者已矣,来者渺渺,如此行、住、坐、卧,都放开它,但不刻意驱逐它,也不压制它,坦然而住。
这是一种境界,似乎不应该视为方法,此时没有什么方法,也许方法已经内化成为本能。所谓:
直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
过去已过去,未来犹莫算。
兀然无事坐,何曾有人唤;
向外觅功夫,总是痴顽汉。
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那么潇潇洒洒坦然而住,一丝不挂,安然行去,而其中一步步的成就,正如金刚经所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步步自有不同。
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
看成方法,也许就还是对治,既然还在对治中,不论是“格物”还是“观心”就还不是“美”,经由这些达到“只生欢喜不生愁”的境界,是为美。
宽心谣:
日出东海落西天,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月领取养家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
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
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
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
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心欢、女也心欢。
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
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
心宽体健养千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前一篇:看懂了老人博客就是信
后一篇:感动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