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2008-05-06 13:08:12)
标签:

恐惧

儿童心理

父母

孩子

想象力

育儿

分类: 懒猫的早教园地

妈妈不怕宝宝的“怕”(二)

友童

 

                            (本文发表在《中国妇女》杂志,有部分删减)

 

妈妈不怕宝宝的“怕”(一)

解读小宝宝最典型的两种“害怕”

 

小故事三:

壮壮已经6岁了,和他的名字一样,壮壮的身体很棒,长得又高大又壮实。壮壮其他方面都挺好的,就有一点很让妈妈头疼——他特别怕黑。壮壮在白天都害怕进厕所,晚上睡觉时屋子里面要开着小灯,可是这样他还是害怕,要妈妈陪着。妈妈问壮壮到底为什么害怕,他说,怕动画片里的妖怪出来。除此之外,刮风下雨、电闪雷鸣的时候,壮壮也很害怕。要躲到床上,用被子把头蒙住才觉得安全。壮壮的妈妈很郁闷,一个男孩子这么胆小,以后可怎么办呢?

 

解读孩子“怕黑暗、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孩子不是天生就怕黑、怕风雨雷电的,对自然现象的害怕,和孩子想象力的发展有关,一般从3、4岁才会开始,在6、7岁的时候最常见。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知识有限,还不能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这些自然现象,但是,由于他们接触了一些有怪物、魔鬼等内容的故事、动画片或电影,就会充分发挥想象,觉得黑暗中藏着怪物、或者以为电闪雷鸣是妖怪要来了,从而产生恐惧。

 

这个现象是非常正常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增多,正常情况下,孩子的恐惧会逐渐消失。如果家长经常给孩子讲些自然常识,也能给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感。比如告诉他雷电的原理,为什么会天黑,等等。另外,面对孩子的恐惧,家长绝不能指责孩子为“胆小鬼”,可以和孩子共情,比如告诉他,妈妈小的时候也会觉得害怕,长大了就不怕了。这样,孩子会因为妈妈的理解,而增强自信心。

 

对年龄小一些的宝宝,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帮助孩子摆脱恐惧。比如,如果孩子怕黑,可以由孩子最信任的人陪伴着他,一同探索黑暗,比如一起找一找床下到底有什么、或者一同在黑暗中讲故事、做游戏,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再对黑暗的地方产生恐惧了。这种办法在心理学里面叫做“系统脱敏法”,但是,这个办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过程,要慢慢来,更不能强迫孩子在不愿意的时候去做,否则会加重孩子的恐惧。

 

小故事四:

 

文文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小姑娘,但是,她特别害怕小动物。在小区里面玩的时候,如果有人牵着小狗走过来,文文就吓得赶快跑开。除了小狗,小猫、小鸡、甚至小虫子,她都害怕,不仅不敢接近,而且,一看到小动物,文文就会表现出非常恐惧的表情。文文的妈妈也从小就怕小动物,所以文文妈妈想,文文这个特点,是不是遗传了妈妈呢?

 

解读宝宝“怕小动物”:

孩子不会天生就害怕小动物,相反,一般情况下,孩子见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会产生自信和怜爱之心,如果亲手养育小动物,还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文文害怕小动物,应该说,和她妈妈害怕小动物这件事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并不是遗传所致。孩子对某个特定事物的恐惧,往往来源于外界给她的影响。在看到或听到别人处于恐惧的情景、或者受到某件事的惊吓时,就会受到感染、产生恐惧情绪。文文从小耳闻目睹妈妈对小动物的恐惧,这种恐惧情绪传染给她,慢慢的,她也开始惧怕小动物了。

 

所以,如果想改变文文怕小动物的情况,一方面,妈妈需要多和孩子沟通,告诉她小动物是可爱的,并不可怕;另一方面,文文妈妈也需要改变自己;或者,由其他亲友陪伴着文文,逐渐接近小动物,通过实际行动消除孩子的恐惧,如果孩子在这方面有勇敢表现要及时赞赏。

 

通过以上的事例和分析,相信妈妈们对孩子的“害怕”,已经心中有数了吧?除了上面举的例子,孩子可能还会出现其他一些“害怕”状况,家长怎样做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呢?我总结了以下三个原则来帮助孩子面对恐惧,供妈妈们参考:

 

1、 客观理智地面对孩子的恐惧心理

 

对于孩子“害怕”的现象,妈妈不要过于担心,更不能批评孩子“胆小”。妈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了解一些基本的儿童心理学常识,从而做到客观理智地面对孩子的“胆小”行为。

 

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增长,很多恐惧都会逐渐消失,并不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但是,如果有比较严重的恐惧情况,已经影响到孩子正常的发展,也不能漠然处之,要及时请教专业人士,帮助孩子减轻恐惧。

 

有些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采取吓唬孩子的方式,比如:“你再不听话,就让大灰狼来把你叼走!”这样的做法非常不可取,会造成或加重孩子的恐惧心理。

 

2、 多给予孩子关爱,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的恐惧,往往来源于对外界环境的不安全感,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爸爸妈妈要多给予孩子关爱,为孩子提供充满爱意、温馨的环境,这样孩子会觉得,只要有信赖的人在身边,自己就是安全的,什么都不用害怕。

 

当孩子出现恐惧心理时,妈妈一定要多陪伴孩子,和孩子共情,并积极采取一些办法减轻孩子的恐惧。如果孩子太小,还不会用语言表达,妈妈就要多抱着孩子、用轻拍、轻声安慰等做法来减轻孩子心里的恐惧;如果孩子大一些了,能够运用语言来表达,要鼓励他把害怕的事情说出来,妈妈认真倾听,这样也能够帮助孩子把恐惧的情绪释放掉。另外,妈妈要多和孩子沟通,给孩子讲自然科学知识,或者讲一些能帮助孩子战胜恐惧的故事。对于孩子勇敢的表现,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称赞。

 

3、 提供真正适宜孩子的环境,让孩子远离不良刺激

 

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电视、电影、电脑、游戏机、网络、书籍。。。大量的信息每天充斥在我们周围,这使得孩子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也非常之多而且便利,这个时候,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头脑清醒、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孩子接受不适合他们年龄的不良内容刺激,比如恐怖血腥的画面和镜头、不适宜孩子的恐怖故事等等。

 

我们应该尽量做到不让孩子独自看电视和上网,同时,要多为孩子选择美好温馨的优秀图画书;如果有条件,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或者观看优秀的音乐会、美术展览等,让美好的事物陪伴孩子度过童年。

 

 

 

                                                                             作者:友童

                                                                              2008年3月

 

前一篇:

解读小宝宝最典型的两种“害怕”
 

--------------------------------------------------------------------------

 
懒妈友童的更多文章:
 
 
 
一起做快乐懒妈,体验快乐的育儿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