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经/公司牛根生蒙牛老板热门话题 |
分类: 管理 |
即将出版的书之——
在快速崛起的企业家中,还有一个类型的人,GFT理论称为B1型(项羽型)。在中国的企业家中,有两个典型的代表人物:一个是宗庆后,一个是牛根生。
蒙牛变“猛牛”,这是近年来,业界对牛根生非常形象的赞誉。对于牛根生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就把一个从零起家的企业做到了年销售额近百亿的企业,人们惊叹之余,实在猜不透其中的奥秘,只能说这是一个奇迹!
与另一种把企业做大的A2型(偶像型)企业家不同,B1型(项羽型)的企业家喜欢投入,甚至于和A1型(孙悟空型)的企业家有相似之处——“豪赌”,A1型(孙悟空型)的企业家会在自己能够把控的前提下投入,但B1型(项羽型)的企业家有时就会在不完全确定的条件下“豪赌”,且赌资所投入的方向也不同,A1型(孙悟空型)企业家看重自己的实力,B1型(项羽型)的企业家更看重品牌效应。
根据网上文摘的记录
牛根生:当时我们募集到了100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为了打开市场,从这笔启动资金里,首先拿出了三个300多万。第一个300多万用在了蒙牛在呼和浩特市的广告宣传上。几乎一夜间,呼和浩特市的人都知道了蒙牛。
第二个300多万,用在了对那些承包、租赁、托管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上。我们拿出标准、产品要求,利用别人的设备去生产,但品牌是我们自己的。
第三个300多万被运用在了蒙牛自己“添置家当”上——蒙牛建厂一期工程的第一笔投入资金。1999年12月28日,仅仅用了半年时间,蒙牛的冰淇淋生产线就正式投产了。
从蒙牛这1000多万元募集到的启动资金使用投入来看,牛根生用在品牌宣传上的投入就多达三分之一。
而接下来在这方面的投入更是势不可挡。蒙牛的品牌效应、借鸡生蛋(整合资源)和精细化的管理,这三部曲往往就是B1型(项羽型)人起家的法宝。B1型(项羽型)与A2型(偶像型)都是迅速做大的企业家类型,但A2型(偶像型)企业家更关注不花钱做大事,抓机会和资源(借助资本市场),一举把企业做大,但接下来分散资源投入不够,致使核心竞争力难以培育,显得后势乏力,很难支撑诺大的企业。
但B1型(项羽型)人却很清楚资金该去的方向,迅速地把企业之势造到极端,借势迅速发展,也知道有了良好的势头,后续产品的质量将是使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蒙牛现象,不是能被其他类型的企业家所效仿的,他们的攻势强烈,守势亦不弱,往往在商场中游刃有余。他们的风险在于新经济的风险,传统行业尤其是吃、穿、住、行等方面,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他们发挥能力的舞台。当然,行业经验也决定了他们少走弯路,伊利乳业培养了牛根生,大草原培养了牛根生,在这方面他的积累无人能比。
在新经济领域,许多现代化的高端产品,虽有前景却不一定有市场,或超前却不能被某一个地区的人们所接受,或产品无消费机缘,在这样的产品领域内,B1型(项羽型)企业家的“赌性”就可能使他死无葬身之地。因此,我们发现,在商场上的企业家能够独领风骚的,B1型(项羽型)人并不太多。
娃哈哈的董事长宗庆后也是B1型(项羽型)的人,他的产品也属于快速消费品。娃哈哈的战略是品牌、优质产品、渠道。我想这也应该是蒙牛董事长牛根生的战略吧?!做娃哈哈第二,没有人会这样去类比,只有GFT才会把这样风马牛毫不相干的企业联系在一起。
大家还记得早年的“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也是B1型(项羽型)的人。脑黄金、脑白金、黄金搭档应该都出自他的策划,其所走的企业发展途径是如出一辙。所差的是,史玉柱对产品的关注度少了一些,以至于对他的非议就多了起来。
GFT对牛董事长真诚的建议就是,认真地思考一下《第一财经日报》总编秦朔对蒙牛的三点忠告,将会受益无穷。
我的其他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