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厨艺美食盆菜祖德流芳中国传统文化 |
落日的余辉穿过古老的祠堂,而盆菜是正吃得味道,热气腾腾中香味尤其浓郁……古韵甚浓。那情那境,让你仿佛找到了青山绿水的心平气和。“日出而作”,“耕读传家”的安稳人世,让族人产生出中国人的尊严感。
第一层:焖鹅、油鸡
第二层:炸门鳝
第三层:围头猪肉或南乳炆猪腩
第四层:鱿鱼
第五层:枝竹、油豆腐
第六层:鱼条
第七层:猪皮
第八层:木耳
第九层:芹菜
第十层:萝卜
~~~~~~~~~~~~~~~~~~~~~~~~~~~~~~~~~~~~~~~~~~~~~~~~~~~~~~~~~~~~~~~~~~~~~~~
乡土的中国,有那种深厚博大又脆弱易逝的美好。
盆菜,承载着中国南方人正在逝去的古老生活空间、宗庙文化和传统人生。
风过处有荔枝林的清香
河涌上
是静默的镬耳山墙
那归航的红头船还在那里等着
等待围屋里升起的炊烟
等待碉楼内旧日的繁华
盆菜已经上桌……
木制的大盆,堆得像山一样的食物。
上面摆放着白切鸡鸡、油亮亮的糟鹅、炸海鳗……吃着,慢慢看到了中间放冬菇、扣肉、鱼肉等。最下层放的是容易吸收酱汁的材料,如萝卜、猪皮、支竹、大白菜等;虾米、芹菜粒掺杂其间点缀,香葱调味,有秘制的酱汁……
以文火加热,惹人香味在空气中飘逸。每一口,汁酱都在齿颊间飞溅,越吃越有味道。
这时,乡人倾尽杯中酒,乡绅也好,农人也好,共吃一锅大盆菜,没有了隔阂,只有同族相惜兄弟之情。
大祠堂头门青砖砌筑,封火山墙,正脊上有灰塑花鸟、博古纹饰,两侧樨头上保留着精美的砖雕,内容是八仙、花鸟题材,它们斑驳、安祥、宁静地凝固在一隅。
是前后两进天井式镬耳山墙建筑。天井两侧摆放着数盆盆景。桂子,九里香……堂外,枝桠茂密的榕数洒下大片浓荫,堂侧的石墩或花池旁,常有满头白发的老人坐在那里,微笑地看着走过的人。
落日的余辉穿过古老的祠堂,而盆菜是正吃得味道,热气腾腾中香味尤其浓郁……古韵甚浓。那情那境,让你仿佛找到了青山绿水的心平气和。“日出而作”,“耕读传家”的安稳人世,让族人产生出中国人的尊严感。
也许是现代社会有太浮华的表相,年轻一代渐渐忘却了血脉家园的记忆。但盆菜,仿佛让族人在吃喝中,唤醒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家族制度和文化理念。
因此,那怕在南方如此大的城市里,客家人聚居的“村落”里还是年年上演数百桌游子归来齐吃客家大盆菜的热闹。农历2007年的10月16日,我看了一次席开三百的盆菜格局,一律用柴火大锅烹制,虽然看似粗糙,但应该是比较传统的民间盆菜样式。仿佛就在古老的乡村里,制作的一道具有乡村风味、正正宗宗的围村盆菜。
看过他们弄盆菜的过程,我满怀感动与祝愿。
希望“祖德流芳”,“友孝无双”:丰盛的中国南方大盆菜里,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子孙万代生生不息……
当古老的村落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后,我们进入了“都市新生活”,但希望在滚滚红尘中偶尔也能回归到青山绿水的心平气和。我们的“日出而作”,“耕读传家”的尊严生活永远留在国人心中。安稳日子,太平盛世……
~~~~~~~~~~~~~~~~~~~~~~~~~~~~~~~~~~~~~~~~~~~~~~~~~~~~~~~~~~~~~~~~~~~~~~
“盆菜原本出身“平民”,与南中国的宗庙发展素有渊源。南方的氏族围村均设有大祠堂,村民崇祖,红白二事都在祠堂举行,同姓共聚吃盆菜,乃成传统。将食物和在一起,融汇出一种特有滋味,最易吸收肴汁的材料放在下面,味道馥郁而香浓。明、清两代,深圳某村民流行“盆菜”,据说当时吃盆菜用木盆盛菜,一桌一个木盆,一张八仙桌,四条长凳,颇有古韵。”
盆菜的特点就是百味荟萃,将多种原料聚于一盆。据了解,盆菜的用料可以多达10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