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收十字星,多方亦步亦趋
市场分析:
在周边市场出现大幅下挫的前景之下,周三大盘也难以保持持续的阳线攻势。随着早盘创出4916点的历史新高之后,沪指震荡回探,最低竟然直接摸至4762点,午后却是成功探底回升。收盘点位来看,在经历了全天的反复震荡之后,沪指竟然仅下跌2.90点。虽然九连阳之后首度收阳,但午后指数的快速回升,预示着主力机构的护盘行为仍在展开当中。更何况在这样的大震荡行情中,沪市成交量在1300亿元左右,在早盘的探底过程中,并未出现量能的释放,短线市场抛盘已经不是很大。由此而言,大盘的调整空间也变得相对有限,指数强势特征仍将进一步保持。
从K线分布来看,大盘此前已经连收九阳,逼空状态体现得非常明显。周三大盘却是收出一根上下影均比较长的十字星,单纯从技术面来看,大盘虽然受到一定的扼制,但大盘的强势却是依然在持续。特别是分时图上所体现出来的4762点附近快速拉起,回升超过百点。股指上升趋势基本确立,每一次盘中的大幅调整,都可能吸引场外资金积极建仓,由此而产生中线牛市将值得期待,大盘可望一鼓作气向上攻击5000点大关。
同样,对比前期的蓝筹股行情,周三盘面中也是蓝筹当家,护盘效应在近期保持持续。银行、地产等板块表现相对强势,华夏银行一度冲击涨停,主流地产股也有多家涨停,蓝筹股的轮动成为指数能够探底回升的重要因素。在前期九连阳行情中,大部分蓝筹股基本上已经全部出现了上涨。而本次大盘从3563点启动以来,最先发力的主要金融、地产股。周三随着金融、地产股的再度转强,不排除蓝筹股第二轮突破行情展开。相对而言,无论是金融股,还是地产股,虽然前期涨幅普遍较大,但从上周开始,该两类个股调整却是率先展开,本周二中信证券等个股均创出历史新高,隐隐开始走出调整困境。在经过周三的接力式上涨之后,我们认为金融、地产股的后市空间可望被打开。
除了金融、地产股之外,我们也看到钢铁股在午后明显开始发力,宝钢一度出现直拉态势,收盘钢铁股也是跌少涨多。联系到近期大盘轮动的有序展开,不排除钢铁股存在后发制人的可能。毕竟相对于其他的蓝筹股品种,钢铁股的目前估值更具有吸引力。在行业基本面向好的情况下,钢铁股短线有望存在一定的走强机会。对于一些主流的钢铁股品种,我们认为仍然可适当逢低建仓。(浙江利捷)
每日精点:
指数期货临近会否导致市场震荡?
对于近期大蓝筹的活跃,很多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和指数期货的推出预期相关。那么,实际情况是如此吗?我们认为,大蓝筹具备用最少成本控制指数的廉价战略筹码价值,指数期货的推出确实唤醒其潜在价值。但是,过度乐观的预期也可能导致市场出现动荡。
一,指数期货越走越近
虽然此前有管理层表示“股指期货推出没有时间表”,但回顾之前有关部门推出的种种举措,脉络却非常清晰。围绕法律法规、实施规则、市场三条主线,各项建设准备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开展。当前以《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核心,证监会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主体,期货交易所、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和期货业协会自律规则为补充的期货市场法规体系基本健全,市场方面的准备工作也正已全面铺开。
虽然目前还有部分指数期货的准备工作要做,但是随着各类规则的到位,指数期货实际上是越走越近。并且,我们认为考虑到十七大等因素,指数期货推出的紧迫感越来越大,时间空间也越来越小。所以,指数期货的推出已经在日益临近了。
二,机构抢购大蓝筹
对于目前盛传的境内外机构投资者争抢大蓝筹股筹码,从而在指数期货出台以后,占据更为有利的博弈优势。我们认为,这确实可能是造成权重股近期交易活跃的重要因素。实际上,基于大部分股分依然没有流通的现实状况,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低的大蓝筹股自然而然成为用最少成本控制指数的廉价战略筹码。从这个角度来看,已经不能用单纯的估值来衡量大蓝筹的价值,控制指数谋取对冲收益是其另外的一个重要隐含价值。
由于境外机构对指数期货这种衍生品更为了解和熟悉,在对指数期货的运做过程中,占据更大的主动权,并且也容易在市场大部分投资者并不了解的初期阶段,取得一个相对的优势,这显然是其抢夺蓝筹股筹码获取话语权的重要原因。而境内以基金为主的本土机构,也必然被迫参与到这场争夺中来,不可能甘于人后。
从这个因素上来说,越是随着指数期货推出的临近,权重股阶段性异动的情况就越可能出现。
三,市场预期的影响
从市场预期来看,指数期货基本成为大蓝筹股的一个利好,这会让投资者普遍对大蓝筹的估值产生更高的心理定价,而指数期货战略筹码的号召力也是比较能够影响投资者心态的。
实际上,主力本身也可以借助市场的这种心理,取得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是借助估值相对较低的大蓝筹板块,利用市场大部分人将指数期货和权重股联系在一起的心理预期,以指数期货的名义拉高大蓝筹股的整体定位,从而为抬高其它相应板块的估值水平做好准备。其次,可以将很多中小投资者的资金引导到大蓝筹板块中,从而可以收集其它更有实际价值板块的廉价筹码,获得博弈优势。所以,从长期来看,投资者并不应该将注意的重心过度摆在大蓝筹板块,毕竟相比整体上市等更有想象力的题材,大蓝筹空间可能相对较小。
四,上市后的实际影响
从推出指数期货的市场历史经验来看,指数期货比较容易导致市场的下跌。我们认为,对目前的国内市场也比较大可能是这样的。
首先,大主力如果在指数期货出台之初会争夺大盘股筹码,这无疑造成大蓝筹股定价被过度拉高。目前如基金等较为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对蓝筹股泡沫颇为担忧,就可以看出大蓝筹股其实并不便宜。从这个角度来看,过度拉抬蓝筹股反而为其下跌留下了空间。
其次,主力机构如果因为指数期货的推出收集大蓝筹股,那么估值等传统的基本面因素就不是推动其上涨的主要因素了,而主指数期货带来的附加值才是最主要的。但从境外推出指数期货的历史来看,指数期货推出之初一般成交都极其平淡,这一品种的成熟一般都需要一段时间。目前市场对指数期货的重视程度越高,对大蓝筹价值的乐观预期越是被强化,那么一旦指数期货推出,这个心理预期破灭的可能性就越大。
最后,站在主力的角度来看,其既可以做多大蓝筹并同时买入指数期货获得利益,又可以出售大蓝筹同时卖空指数期。实际上,指数期货给大蓝筹带来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利多,而是双向的。
所以,我们认为指数期货出台之前,大部分机构会加速对大蓝筹的收集。但是出台之后,其影响就是相对复杂的了,甚至可能导致大蓝筹股阶段性下跌。对指数期货的非理性预期,实际上很容易导致市场大幅震荡。(广州万隆)
精品推荐:
注:因工作原因,没及时更新,还望各位朋友抱歉。
本文转自东方财富网,上半部分为浙江利捷提供,下半文为广州万隆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