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锐博客首页推荐、新浪文化博客首页推荐、新浪娱乐推荐博文
都说这届奥斯卡与94年第67届有得一拼,都是好片扎堆子的一年,当年是《阿甘正传》与《肖申克救赎》之间PK,《阿甘正传》压倒性地胜利。(其实《肖申克救赎》也是相当好看呐!),今年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与《返老还童》(又名:《本杰明巴顿奇事》)从提名数上看也是巅峰对决,最后却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毫无悬念地压倒性胜利。成为第81届奥斯卡奖的最大赢家: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歌曲、最佳音响效果、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剪辑。不愧是81届奥斯卡中的“飞鱼”——“菲尔普斯”。之前,我也看了几部今年奥斯卡的入围影片:《生死朗读》(小义大道:试着去理解)、《返老还童》( 《本杰明·巴顿奇事》(返老还童):往回走的人 ),的确都是很好的片,奥斯卡推荐之作从不令人失望。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我也不知道应该将这部电影定界为悲剧还是喜剧,如果说它是悲剧,它明明有一个皆大欢喜的收梢:男主角杰玛得到了两千万卢布的奖金并与女主角拉提卡在相约的车站重逢;如果说它是喜剧,杰玛的成长过程却充满着杀戮、暴力、不公、贫穷、种族冲突、阶级矛盾、黑社会、儿童虐待、刑讯逼供与背叛,杰马在生活的夹缝中生存,在挣扎中生存。“三个火枪手”的小说我没有看过,但我似乎能够感受到用这部小说的寓意,或许哥哥最后的结局正是与火枪手最后火拼一样充满了难以理解的矛盾。
哥哥是一个行事果断而且贪婪油滑的家伙,但最后的死亡却证实了他内心仍然心存善恶的事实,那些不得已的祈求神灵原谅的坏事,难道不是这个世界逼迫的吗?哥哥最后用行动证实了“人之初性本善”这里命题,同时用自己的行动成全了弟弟与拉提卡,对弟弟一直的怀疑给出了交代和答案,哥哥的死不仅仅是对弟弟的回答,更是对千千万万个对这个充满丑恶社会产生疑问的回答。

弟弟用一种任性和执着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不抛弃、不放弃的坚韧让一个从小弱小的人变得强大起来,在对抗那些事关生死的强大敌人面前,一个弱小的灵魂释放出来的生命力如磐石下的幼苗,因爱与生命的渴望、因希望与梦想的存在而在不屈中获得一种生命的永恒,这难道不是苦难的印度民族甚至所有经历过苦难的历史民族的最好写照吗?金钱对一个追求爱与梦想以及希望的人、民族来说仅仅是手段和工具而已,在与哥哥最后殉道相比,兄弟两人最终的价值追求其实是一致的,只是采取的方式有所不同,正如人类、民族解放的方式一样,一种是和平的强大,但要忍辱负重,一种是革命的火拼,但要流血牺牲。
纪实的段落充满着惊恐,歪斜动荡的影像很好的诠释了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而盲女与杰玛因一百美元的相遇所说的那段平和的话恰恰控诉和揭露了那个伪善的诗人所剽窃的民众利益的真正现实。越是所谓的权势之人越是伪善的剽窃民众的劳动成果。主持人伪善的温和善良背后是一种赤裸的对民众的欺骗。
弟弟最后一个答案的错选歪打正着,恰恰是对主持人所代表的拥有金钱权利阶层的一记耳光,你可以认为弟弟是对金钱利诱的一种拒绝和蔑视,你也可以认为是对那些标榜所谓主持公正、权力的一种极端不信任,你也可以认为那是对金钱权力与爱之间博弈的最终抉择,你也可以认为那是对所谓主持公平正义的嘲弄与讽刺,总之,一个小小的选择代表的却是一个人真正的原则和立场,而这个原则和立场是不容忍被诱导的,因为这种选择、这种立场是与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文化的历史秉性所决定的。
选秀节目的选题在富人和上流社会眼里是多么的简单,在他们头脑中或许仅仅是一种书面的常识知识,但是在一个贫民窟长大的人的眼中几乎都代表了一段难以忘怀的苦难经历,而这种苦难经历让一个贫民孩子、一个苦难民族、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走过一段漫长的人生和历史的长路。
如果说,这些苍白的问答题对一个上流社会的人、对一个发达民族好国家来说仅仅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常识来说,那么对一个苦难的孩子、民族、国家来说,又经历了怎样的挣扎才取得与那些上流和发达齐名的水平呢?
一个富人、一个发达国家和民族又是通过一种看似简单的所谓的常识游戏法则,让一个苦难的贫民孩子、苦难民族和国家经受着怎样刻骨铭心的灾难。灾难让一个人、一个国家如“三个火枪手”一样迅速的成熟和发展。
“三个火枪手”不同的结局似乎预示着三种与强权较量之后不同的选择和方向,哥哥在强权与利诱中失去了方向、拉提卡因为无能为力而变成强权的附庸,只有不屈不挠的弟弟马力卡那种任性、坚韧和执着赢得了一个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终新生和希望。
这种人物的命运结局与当今世界、民族国家又是何其相似乃尔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