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子首页]三年级数学日记一箩筐(6篇)

(2008-11-27 09:07:24)
标签:

数学日记

三年级

买东西

周长

时针与分针

长度

育儿

分类: 畅儿习作

  [亲子首页]三年级数学日记一箩筐(6篇)

  自从畅儿上三年级以来,老师有时会布置写数学日记的作业。数学日记?写什么?我也很惘然。通过这两个月的学习与实践,我们慢慢明白了。现在做个小结。

  数学日记就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他们自己对每天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包括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具体来说:

1、课堂日记

学生在学数学、上数学课后或做数学作业时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启发、有什么发现等,都可以在日记中写上初写时可以这样写,可长可短。

 2、思维日记

 要记录学生上课、作业、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说白了,也就写写怎样做题的。[亲子首页]三年级数学日记一箩筐(6篇)

 3、合作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与同学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况。这能算是数学日记吗?畅妈持否定态度。[亲子首页]三年级数学日记一箩筐(6篇)

 4、生活日记

  主要用来记录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感兴趣、并有亲身体验的有关数学的情景,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买东西、算周长,这是畅儿最常用的方式了。

5、情感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发展变化的情况。这种方式也不求太长,实话实说就是了。

6、考试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在数学考试前的应试情况,考试中的做题情况和考试后的经验总结情况。相当于考完试后做个检讨,嘿嘿[亲子首页]三年级数学日记一箩筐(6篇)

7、探索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有关数学的自主探究、主动发现、实践创新的过程。畅儿的《池塘的周长》、《红绿灯杆的长度》、《一天内时针与分针重合几次》都是这方面的日记。

 8、故事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身边发生的或听到的一些数学小故事。 什么时候没内容写了,就写个小故事充数好了。呵呵。

9、老师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情感、建议等内容。 这个低年级小学生很难把握的。

10、成长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在学习中进步情况及存在问题和改正问题的过程。必要时也要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

11、闪光日记

主要记录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经验、心得、体会及每一个成功之处、优秀之点。能总结出经验来,一定是收获颇大了!

 

好了,不啰嗦了,来看畅儿的数学日记吧。

 

10月3日 星期五 晴

买文具

今天妈妈带我去新世纪买钢笔。柜台上放着各种各样的钢笔。我家里最好的钢笔我想它应该有200多元吧。我一看,还有更贵的,300多。我看了看学生钢笔,上面有美丽的图案,有小兔、小猴、小猪、天使,最后我选了个蓝色的,带着小天使图案的钢笔,我一估,它应该是三元五角,一看,简直出乎我的意料,是四元五角。我突然想起我以前用过的那枝钢笔,少说也得十元,我一看价格,眼珠都快蹦出来了,14.50元,我竟然把它摔坏了,真可惜。

我们刚想走,我突然想起墨水不多了,又去买墨水,因为上次爸爸给我买的是奥林丹,用着特别好,我看价格是2.90元,就拿着妈妈给我的10元钱去交钱,阿姨找给了我7.10元。找的钱对不对呢,我一算,10-7.1=2.9,我兴高采烈地把钱给了妈妈。我今天一共花了多少钱呢?2.90+4.50=7.40,算出来哩!

 

2008年10月4日 星期六 阴 

火车有多长

今天妈妈带我去火车站玩。我沿着台阶边走边说:“妈妈,火车有多长?”

“这个,我也不知道,咱们量量吧。”

“怎么量?火车那么长,又跑得那么快。”

“嗯,有两种办法,第一种量铁轨,第二种量车厢。”妈妈接着说,“量铁轨要采一根长长的草量出铁轨有多长,等我们回家再用尺子量出草的长度。量车厢要……”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站在铁轨面前了。我看见三道铁轨。我们决定采取第一种方案--量铁轨。我找呀找,分别找到这三种,长草、一种植物的长茎,还有快要晒干的冬青。我们拿着这三样“工具”,分别量出了三道铁轨的两条枕木之间的距离。

火车一到,我就马上数从火车头到火车尾一共[亲子首页]三年级数学日记一箩筐(6篇)经过多少枕木,可是火车开得太快了,数也数不清。不过,前面有很多乘客等着坐车,火车慢慢地停了下来。妈妈赶紧数枕木,但因为太多了,数着数着就忘数了。我们又立即采取第二套方案--数车厢。我从火车头到火车尾,总共13节,我又问了火车上的工作人员,知道前12节车厢是26米,最后一节是23米。收获真不少!

回到家,妈妈教了我一种算26*12的算法。先用26*10,很明显是260,再用26+26的得数加上260,再加上23,就是火车的长度了。

这个口算可不行,得笔算。我的算式是:

26+26=52米

260+52=312米

312+23=335米

火车长335米!我终于算出了火车的长度,真高兴呀!(已发表在《小青蛙报》2009年第1期)

 

2008年11月1日 星期六 晴

池塘的周长

下午,楼下的同学孙振朔叫我一起去自来水公司的池塘捞鱼。我边走边想,池塘的周长有多长呢?池塘要是正方形的话,只要量出一条边有多长就可以了,池塘要是长方形的话,只要量出一条长和一条宽就行了。

来到池塘一看,池塘是一个不规则的“8”字形,没办法,只好一步一步地量了,我告诉孙振朔我的想法,他也同意了。于是我们在起点做了个标记,他在前走,我在后面走,走完一周正好是106步。我们的一步是多少厘米呢?我们用卷尺一量,我和孙振朔的一步都是40厘米,这样的话,池塘的周长是:

40×106

=40×100+40×6

=4000+240

=4240(厘米)

池塘的周长是42米40厘米。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晴

有趣的图形

  今天下午老师说,晚上的作业是研究各种图形的周长。老师又对一组同学说,你们研究的图形是月牙、树叶。然后老师详细讲了研究的方法,接着问一组同学和全班同学:“懂了吗?”老师让二组同学研究五角星。老师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角对角的长方形,并标出其中两条边的长度,说:“三组同学研究这个图形。”我一看,赶紧把它画下来。

  回到家,我仔细看着这个图形,心想:这个图形的每条边都是直的,应该可以用尺子量。可又一想,不是都有数据了吗,有数据就不用量了。于是我决定用算式,可以先得出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再乘以2。

  我的第二种方法是先把其中一个长方形翻上去,成为一个很长的长方形,再算出这个图形的长,乘以2,再算出这个图形的宽乘以4,这样也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噢,原来这个小图形也有这么多计算周长的办法,以后我要多多思考,还要找出计算图形周长最简单的办法。

 

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 晴

测量红绿灯杆的长度 

今天,我和爸爸出去玩。我突然看到了两根躺倒在地的大柱子,便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答道:“这是红绿灯杆。”我的心一下被勾起了兴趣。平时,看到看到红绿灯杆高高地站在十字路口,今天倒可以量一下。

用什么量?用步量吧。我沿着红绿灯杆边走了13步,我估计我的一步接近50厘米,用尺子一量,是40厘米。用13乘以40,就可以得出红绿灯杆的长度了。13乘以40不好算,还不如先用40乘以10等于400,40乘以3等于120。如果不会算40乘以3,可以先不看“0”,4乘3等于12,在12后面加上0就是120了。最后一项,加得数,400加120等于520厘米。

我终于算出了红绿灯杆的长度了。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晴

一天内时针与分针重合几次

在昨天晚上的作业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在一天内,时针和分针能重合几[亲子首页]三年级数学日记一箩筐(6篇)次?我一看,这不很简单嘛,两次,中午十二时一次,晚上十二时一次,一共是两次。

当我拿着钟表实际转的时候,却发现有23次。好奇怪,如果每小时一次的话,应该有24次才是,怎么会是23次呢?经过我多次观察,原来转第一个12小时的时候,时针与分针一共重合了12次,转第二个12小时时,因为不是从12时开始的,而是从1时开始,时针与分针一共重合了11次。所以一天内,时针与分针一共重合不是24次,而是23次。

今天,老师说又出了新问题:如果不从12时开始转,就只有22次,而不是23次了。这怎么可能呢?我绝不相信!

等我回家一试,啊,居然没错,真的不是23次了,[亲子首页]三年级数学日记一箩筐(6篇)而是22次!怎么回事?原来,如果不从12时开始,而从1时开始计数,那么1时、2时、3时、4时、5时,一直到11时60分,也就是12时,共11次。一天也就是22次。

妈妈说,从12时开始算第一次重合,算上12小时后重合的那一次,再算上24小时后重合的那一次的话,也是就到了第二天的0点0分了,就等于我们把一天算了3个12时,这是不对的。所以一天内,时针与分针重合22次。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呀!

 

 

 

[亲子首页推荐]我家畅儿更多博文:

作文类:

小蝌蚪观察日记

三年级日记:英语课和数学课

二年级语文园地作文集锦

《追踪小绿人》读书笔记

绘画故事类:

小木屋

小乌龟捉电蟃

是谁咬死了苹果树

青蛙妈妈逃跑记

畅妈随笔:

我的零用钱我做主

畅学钢琴,我这样坚持到底对不对

接送孩子,我为什么总不敢放手?

奔四女人,体检报告不再完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