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婆遗风:细声说话——听
戴欣明按:中国房地产迎来从来没有的喧嚣时代,无数的人欢声鹊起,因为这里面有无数的人,更因为有无数的利益因子。
我们能否还房地产一个安静的净土?让劳苦大众能安静地生活在“屋檐下”,享受着自然赋予我们的神奇!或许这些只是一种愿望!
戴欣明
2008年12月13日星期六

[序——方婆遗风]
方婆是五代时期的一位老太婆,居住在江西婺源县浙岭的茶亭里设缸施茶,分文不取,以方便过往行人。死后葬在浙岭上,路人感其恩德,拾石堆冢,名为方婆冢,后人有在茶亭上悬挂“方婆遗风”的茶旗,以示对方婆的怀念。

(早上天还没有亮,我只身一人来到村口,看到做包子的作坊,这种做法已经有几百年的传承,我吃了几个包子,就走上了我的安静之路……)

(没有城里的路,灯路上很暗)

(这些樟树都有千年树龄)

(这些路都有千年的足迹)
[不要说话——听]
很久没有感受到了安静,有的时候安静是那样的珍贵,特别是置身于房地产界,各个都是牛的很,叫嚣声此起彼伏,老任叫着、老潘喊着、老王嚎着;突然之间有很多人叫我老戴了,因为我也会叫嚣。说真的,在婺源晓起镇,从下晓起到上晓起——去江主席故乡的路上,我感受到了片片眠静世界;静思之中,我连自己是谁都忘记了,更不知道老任、老潘、老王是谁了。
我在来这里之前有些心理上的准备,因为这里是先人躲避战乱之地,自然是闲杂人等难以接近,就连倭寇都懒得过来,这让那些逃难的人得以繁衍生息,这本应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但是,尤其是在早上来到这里,我有一下子变成古人的感觉。周边都是些古路,也不要想开车进来,只能感受风儿由远及近地驶来,并且风儿开着敞蓬车,看着风景的同时,斜视着孤独的我。山——还保留着原始的风貌,耕地——也是用最古老的方式耕作着,偶尔还能看到挑粪的村民。

(路的尽头就是上晓起)
我之所以感到怡静;因为,我,边——能听到风吹草动的声音;下——能听到运动鞋扭动的声音;中——能听到手舞动的风声;上——能听到自己脖子转动中颈骨磨碴的声响……总之,这些平时听不到的声音我都听到了,——欣然沁耳。
走过田埂,路过河边,自然的声响宛如清幽的交响乐一样,洒向天空,就连田间的虫叫,我都以为是在同自己打招呼。我也知道他们不会给我讲房地产中的那些破烂事,只是希望我多待一会,也有可能是百年的寂寞,遇到识音者,百感焦急,……与微风共同交织着和谐的乐章。

也因为下晓起是茶乡,古有茶亭246所,虽然,现在可见不多,但是,足可以感受当时的盛况:也是这样的时间,这里是络绎不绝的乡民,木辕声声,一条石板路连接着买卖人的前家后院——娇女怀春;乖儿梦遗,溪水边——闲内助依然如今,空气中弥漫着茶香,还有方婆的茶水……
我置身昏暗的、安静的环境中,似乎听到了方婆的话语:“来,客官,喝杯热茶!”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