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八卦韩寒金鸡奖百花奖金鸡百花电影节电影言小夫 |
分类: 红人小宇宙 |
文/言小夫
首先要对韩寒先生表示很大程度上的“仰视”,他那么牛X的俯视“金鸡奖”、“百花奖”、“金鸡百花奖”而且还笔锋急转大书:“金鸡巴奖”、“百花痴奖”,此举令人生畏令人惊叹令人捧腹令人长叹……韩寒先生不仅仅是从一个个电影节的名字开刀,而且还要对中国电影的现在未来和过去都望闻问切悉心诊断一番。经过韩寒先生或细或粗的一番言辞,看得出韩寒先生是内心忧虑万千感慨短短一文并不能畅所欲言直抒胸臆。但是也看得出韩寒先生对中国电影的期望太高,点点面面的对症问诊,但是看看韩寒先生的诸多质疑,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他也有很多误诊!
首先韩寒先生说得第一个问题是投资和导演和影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韩寒先生拿了《疯狂的石头》作为案例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韩寒先生首先把《石头》在自己的心目中归结为一部“好看的片子”而非“好的电影”!很抱歉从《石头》的大获成功我们能够看出,我们很多观众那么那么的喜欢该片只能说是我们喜欢,我们到达不了韩寒先生的高度,因为我们觉得这就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没有啥“片子”和“影片”之分!就是这样一部韩寒先生心中还算好看的“片子”也让他感觉到不爽,因为韩寒先生说《石头》“让中国电影的某一方面走到另外一个不好的概念里,我的一些年轻朋友在找投资的时候,投资人总是以我给你一百万,你要拍出一部疯狂的石头来说事。”
其实,根本不需要《石头》来引导某些走向,因为在好莱坞很多投资者是非常热爱疯狂爱独立电影,小成本大回报低风险都是投资者的最爱。在国内,投资者就是一些商人而已,商人必定会把利益最大化,都在苛求最少的投资取得最大的回报,那么《疯狂的石头》的出现只能说是作为一个潜在已久而成真的商业案例,并不能说《石头》在某些时刻是罪恶的,而根源并不在《石头》是在投资者,《石头》只是借口,“金钱”才是最终。
韩寒先生自己也说了“未来不缺石头那样的电影”可见他本人是对中国电影是喜忧参半,一方面不会承认《石头》是“好电影”,而一方面又说“好片子”会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关于投资者、导演、影片三者的关系来说《石头》应该起到积极作用,让你获得最少的钱,取得做大的成功,这样逼着导演走上精益求精出奇制胜的道路,对导演来说对观众来说是件好事,投资者也喜欢,那么中国电影可以发展的更快更好!
其次,韩寒先生说了中国导演,的确这几年因为某导和某导和某导们把中国电影越来越拧把的引导上了一条“大投资”“大折腾”“大演员”的商业大片的模式,而因为某一部作品的成功而令许多功成名就的大导演纷纷快马加鞭的加入到“大商业片”的潮流中来,最终给全国观众乃至世界观众奉献了一部又一部的“垃圾影片”,这不得不说是商业催生的“怪胎”……可是看看国内那一大把一大把的第五代导演们,个个都艺术好几年了,可是仅仅看到的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之外,获得了大大小小不老少的奖项之外,还能有些什么?最终中国电影的“牛逼权”还是被第五代导演牢牢的攥在手中。应该说中国也有昆汀,也有科恩兄弟这类的导演,中国不缺这样的导演,可是现实问题是这样的导演能走多远?一味的最球独立精神,可是资金问题个人问题是都可以忽略不计的吗?另外广电总局也是有压力的,国情。
不过像冯小刚这样的导演还是在寻求突破,比如《集结号》,它能够上《新闻联播》就证明这样的影片还是正确可取的。
此外韩寒先生还说到了周星驰,应该说早先的周星驰的电影中夹杂太多想要表达的东西,但是大多数的影片仅仅是停留在搞笑商业片这样的模式下。韩寒先生说周星驰是一个好演员但不是一个好导演,可是“香港电影金像奖”还是给了星爷一个“最佳导演奖”,为了啥?答:票房!的确在周星驰之前“最佳导演”从来都是文艺片、故事片、伦理片等等来获得,可是从星爷开始喜剧可以得到成仙可以走上“正途”,因为喜剧可以带来票房,而票房是刺激香港电影发展的兴奋剂……应该说“香港电影金像奖”可以看出很大部分的电影问题,这不是周星驰的问题!
最后是关于电影节的讨论,百花奖(1962年创办)和金鸡奖(1981年创办)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的两项常设全国性文艺大奖,也是我国电影界历史最长、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两项评奖。试问韩寒先生,如果把这两大电影节取消了或者恶搞了会怎样?一个是由大众投票参与一个是由专业影人参与的电影节,这两者缺一不可,一来从大众开始,从最广泛的参与民主的方式来选出大众最喜欢的影片以及奖项,二来从专业影人的角度来选出比较高端的一些奖项,这两大电影节应该说是两个延伸未来中国电影方向的守护神,在很大程度上电影节可以有着很强的引导力量。
咱们看的出韩寒先生把脉中国电影之后所表现出来的震惊和忧虑,可是韩寒先生最后把电影节拿来痛批一番并非明智之举。咱们理解韩寒先生对于拯救中国电影的这份心,可是揶揄“金鸡”“百花”就显得不那么妥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