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旅行、外食 |
夜色下的鼓楼
3月7日晚到了西安。
从北京到成都时只在河南洛阳歇了一晚,回程时就打算在西安多逗留些时间。很多年以前到过西安,古城的纯朴民风和丰富的美食一直在我心里留着美好的印象,再游西安总觉得有些亲切感。
从高速路出来后,按照那张巴掌大的西安市地图向市中心的宾馆进发。我和小菜都已习惯甚至迷恋这种在陌生城市中摸索的过程,在纵横交错的道路里寻找目的地有种玩迷宫找出口的快感。
好在横平竖直的西安街道让人很容易定位思考,按照“一直往西”的大方向,我们顺利从西门一头扎进城墙中的市中心。夜晚西大街两侧的仿古大楼在灯光照射下显得眩目和不真实,但古城墙和远远的钟楼以及宽阔安静的大街依然显出古都的风范。
终于还是迷路了!操着好听的陕西话的宾馆前台在电话里信马由缰的指挥更让我们迷惑,他说“看见鼓楼没?”我说:“看见了,就在跟前呢!”他说:“不用到跟前,远远看见就行。”。。。然后又指导道:“你在‘大什字’向南。。。”我说:“大狮子?好吧,我找大狮子。。。”路边的大狮子不少,不过都没法“向南”。额的神啊!在钟楼兜了一个圈以后,在好心路人的指点下,终于搞明白了目的地究竟在何处,顺利到达。
在宾馆前台,我有幸得见这位可爱的陕西小伙儿,他依然忙着电话,听他正和电话那头的某人解释宾馆具体所在:“就在城墙边上!。。。。。。不要出城墙啊,出了就过了。。。。。。没有挨着城墙!离城墙还有一段呢。。。。。。”希望那位少绕几个圈。
深夜,两个在新环境中显得异常兴奋的人决定去喝酒宵夜。
走在大街上,吹在脸上的风寒冷清冽,和秦岭南麓的温暖潮湿的感觉很不相同了。不知是离开北京太久了,有些思念北方的感觉,还是周围陕西口音的环境让我有种新鲜感,总之,莫名欢喜。
站在鼓楼前空旷的广场上远望鼓楼,灯光中他傲然孤立,仿佛有种迫人的力量,让我呆立半晌,思绪飞散。在那一刻脑子里想到很多很杂,竟然很难用语言表达,有些感叹、有些伤感,更多的是被深深震撼后的一片空白。
这就是建筑的魅力,你会被一座城楼深深打动,在他面前,你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其实他震撼你的并不是他的体量和高度,而是由外而内的建筑美,完美的比例和丰富的细节让建筑呈现出一种内在的张力,而这种建筑美在历史的洗炼后,更散发出一种人文的情怀和沧桑,让人在他面前臣服。相比之下,马路对面的“中环广场”不过是一堆无生命且比例失调的钢筋水泥。
每次我在那些有幸保存下来的古建筑面前都会有种难以抒发的悲愤和惋惜,因为我总会想到那个消失了的老北京城,那个在上世纪新中国建立前世界上最美的古都,保存完整的皇城、宫城、内城。。。。。。现在的北京城被建设得杂乱而无章法,傻宽的马路和丑陋的高楼,还有那些如建筑垃圾般的形象工程,将民脂民膏堆砌成不伦不类的怪物。而那些充满人情味、响着鸽哨的胡同正在一寸一寸地消失。。。。。。想过了不免又是一声粗重的叹息。
通过鼓楼进到回坊一条街,便是美食与欢乐的海洋了,能让你忘却刚才想到的那些关于历史、伤痕、建筑美等等问题,深夜在喧闹的吆喝和烤肉的浓烟中,只想和知己把酒言欢。
其实鼓楼回民坊如同所有名气响亮的旅游地区,卖的不过是个噱头,当晚吃的烤肉和凉皮儿还不如我在北京地摊儿吃的味道好,但周围吆五喝六的气氛和陕西话营造出的语言环境也让人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第二天经长期战斗在西安FB第一线的方同志介绍,我们亲临回民坊贾三灌汤包子和竹笆市樊记肉夹馍。
贾三灌汤包子的门脸
灌汤包子
酸辣羊肚汤
八宝稀饭
樊记腊汁肉夹馍
樊记的油泼面
以上小吃是经过方同志长期实践筛选,本人品尝肯定后推荐给大家的,当然,由于时间和消化力所限,西安的很多美味没机会品尝,不过以上几样,大伙儿有机会一定尝尝!
和所有中国的城市一样,西安也面临着发展与保护,吸收与保存的问题:
前一篇:出川前的最后一顿川菜
后一篇:简单之美——【妑妑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