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椒图炼丹炉:A股市场有两个阿喀琉斯之踵——壳炒作和拒不退市

(2017-06-04 23:32:38)
标签:

杂谈

财经

分类: 财经

@椒图炼丹炉:A股市场有两个阿喀琉斯之踵——壳炒作和拒不退市。这两个痼疾,与体制相生相伴、无法化解。

 

(1)壳之所以持续被炒作,是因为它们对急于谋求A股上市地位的企业具有弯道超车、曲线救国的价值。这些有着迫切需求的企业数量之多,相对于每年IPO放行的数量之少,形成鲜明对比;以至于在任何时点,哪怕是以前不排队的年份,都稳定地存在着借壳上市的需求。历史上,对壳炒作的监管打击也时有发生,壳的价格也起起伏伏,但对壳的追逐从未消失。这种供需失衡,在IPO遇阻的时候更加明显。

尽管有很多证据和历史可以证明,IPO发行数量的多少与市场指数的点位并无显著相关关系。但投资者并不想听这种严肃客观的解释,他们只需要一道能够安慰他们的曙光。本质上,证监会作为对市场活动进行微观监管的机构,根本没有太多资源和能力对指数负责,但只要步入到熊市,上下左右各方面要求其对指数负责的压力便扑面而来;IPO行政许可作为证监会手中不多的重磅权力之一,每次都不能免俗的被拿来当作牺牲品。未来一段时间,IPO每周放10家、7家、3家,还是再次暂停,也许没那么重要了;但显而易见的是,众多未上市企业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将再次诉诸于壳,其活跃度将与IPO的收紧程度成正比。

我记得有机构研究过2008-2015年不同投资策略的回报比较,结论是采取押注重组/借壳策略的回报率在所有策略中是最高的。审批制和难以预测的流量控制,本身就使得上市/非上市企业之间存在宽阔的估值鸿沟,重组/借壳策略的本质就是上市公司的现有股东共同分享由制度带给他们的、由急切谋求上市企业实际支付的估值鸿沟对价。2016年出台的严苛法规,确实会使得符合借壳交易条件的企业和上市公司的数量变少,但这只能使价格产生波动,不会使壳炒作这种现象消失。什么时候是埋伏壳的绝佳时点?二级市场进一步走熊、所有上市公司(包括漂亮50)泥沙俱下、股价再下了一个台阶,且IPO通道接近关闭或是再次实质暂停之时。

(2)一家上市公司退市,为何如此之难?因为牵涉的利益太广。中小投资者的财富灰飞烟灭,沦为最终接盘侠,演化为各种无形的社会稳定压力;地方政府的税收、就业、稳定、政绩、区域发展形象,好处全都消失,负担和成本扑面而来;大股东的身家性命和核心利益受到触犯,动用千丝万缕的关系进行困兽犹斗、垂死挣扎;有着上市和资本运作需求的企业/机构/掮客则将此类机会视作大金矿,瞄准了进行长袖善舞的幕后投机运作。这些利益主体互相纠缠在一起形成的合力,足够把证监会瘦弱的肩膀压塌,难以大面积、普遍地、独立和公正地执行退市程序,净化资本市场。

某种程度上,这和央行面临的无法取得货币政策独立性地位的困境相一致。由于需要兼顾其他部门和利益主体的诉求,且在决策中无法取得超然和压倒性的地位,它们都无法将本部门与生俱来的核心使命确立为政策的优先和唯一目标、转而倒向试图兼顾多方利益的多重目标;实践中则经过复杂的利益博弈,演变为一事一议、相机抉择,充满了套利和运作空间,最终形成前后逻辑难以一致自洽的人治局面。回首相顾,与自己的初心相距甚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