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中贾母的心事是什么?

(2009-03-20 08:08:29)
标签:

《红楼梦》

贾母

心事

海风夜空

连载

文化

《红楼梦》中贾母的心事是什么?

《红楼梦》中贾母的心事是什么?

    贾母在贾府已经待了几十年,见到过贾府的繁荣,也慢慢感到了日益凋零的气象,久经世故的老太太,从一个孙媳妇到自己有了孙媳妇,从看别人的脸色,到别人瞧着她的眼色过日子,这样的转变是几十年风雨的人生。她的经历丰富的可以写一本书,只是往事她不想再提,她从容的做着自己的角色,做一个眼明心亮的老祖宗,她不直接管事,却事事洞若观火,是最清醒的最会装糊涂的人。

    清虚观打醮,张道士这个“老神仙”再也没有想到,他在老太太面前一番提亲的话,惹下了贾府的一堆乱子。张道士显然跟老太太非常熟悉,他是跟老太太平辈的,而且跟“国公爷”很有感情,所以他自认为有资格关心宝玉的婚事了,看到个模样性格家庭根基都不错的小姐,就为宝玉惦记上了,于是此番跟老太太提起,老太太回答说,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大一大再说罢。

    宝玉呢,听到这话不但不因为自己被认可“长大了”而开心,反而很不自在,不仅当时不自在,而且一日不自在,甚至回家来还在生气,说以后再也不见张道士了!老太太竟然很理解宝玉的生气,加上黛玉中暑了,她第二天就坚决不去玩了——合着她去打醮看戏就是为这两个孩子开心似的。


    《红楼梦》中贾母最是疼惜后辈的一位老祖母了,其中最疼爱的无过于宝玉,从他的衣着、饮食、睡眠、居所以至丫头、仆役的人选,可谓事无巨细都要一一过问的。同样得享类似待遇的应该就是老太太嫡亲的外孙女黛玉了。无论是乍入荣府就命人配制丸药的关怀,将自己身边的丫头拨给她使唤的体贴,还是定居荣府后,饮食起居一如宝玉,其他三个孙女倒靠后的万千宠爱,还有宝黛闹矛盾时老太太急的又流泪又叹息,说出了“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样的肺腑之言,以及家人小厮们皆认定“宝二奶奶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如此可见关于宝黛二人的婚事真真算得上贾母的一块心病了,到前八十回末了时,宝玉应该早已到了成亲的年龄,可是贾母迟迟没有为宝玉在亲友世家中物色孙媳妇的意思,比黛玉还小些的探春、湘云都有人来相看,却只字不提有人来为黛玉说媒。可见府里上上下下都知道贾母的心思,老人家是想把宝贝孙子和外孙女配成对呢,既然知道了,谁还会那么不识趣,再象那个懵懂莽撞的张道士一样,硬要把什么人家的小姐说给宝玉呢?连薛姨妈也承认“你宝兄弟又生得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说与他,岂不四角俱全”,看来也是明白了贾母的心意,既然亲戚外姓、家下众人都知道贾母的这头心事,作为宝玉的母亲、黛玉舅母的王夫人会不知道吗?但王夫人心里虽然清楚得很,却很聪明地掩饰起来,提也不提宝玉的婚事。


    贾母的心事又有谁能明白?其实最善于揣摩贾母心事的莫过于凤姐了,凤姐关于茶叶的玩笑话,实在是因为她太了解贾母的心事了。但是自元春赐珠以后,凤姐显然觉察到了元春与王夫人的心意,此类明显的玩笑话就不见了,但就凤姐本意而言,她是扬黛抑钗的。而贾母有太多的无奈,正因为把黛玉视作己人,有了私心,反而更不好为黛玉说话,古人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黛玉父母俱亡,贾母这个外祖母固然可以行使父母的权力,但是没有媒妁之言,这门亲事也是无从提起的,贾母与王夫人这场拉锯战最终结果如何,老太太不能没有一点担忧啊。而王夫人对黛玉的不满在她评述晴雯时可见一斑,以贾母的心智才干,又岂有不知元春、王夫人与薛姨妈的心思?正因为知道,更觉心事重重,因为元春与王夫人的意见在宝玉的婚姻问题上分量太重,若是依着自己的意思让宝黛成亲,不是不行,而是要顾及各方关系和大家庭的和睦,所以贾母只能聪明地选择了沉默。 


    老太太自己的婚姻应该是很美满的。她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嫁给荣国公的长子,儿孙满堂,丈夫跟她应该也是恩爱的,否则她不会如此疼爱相貌举止酷似亡夫的宝玉,更不会一提及丈夫就满面泪痕。可是她很知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缔结下的很多婚姻是很不幸福的;而且“从重孙媳妇做起,做到自己有了重孙媳妇”,她很知道婚姻中即便是夫妻恩爱,还得有姬妾环绕争宠,公婆,妯娌的明争暗斗……所以,老太太一直非常疼爱女孩儿们。她很知道,这些娇花嫩柳般的女儿一旦出嫁了,她们的幸福日子也就结束了……勘破三春,婚姻是女儿幸福的坟墓。


    老太太最疼爱宝玉,她当然希望宝玉婚姻幸福。在她的心里肯定早已为宝玉盘算了无数次,可是,宝玉的婚事却得由他的父母来定。王夫人纵然日日晨昏定省礼仪周到,挑选儿媳的大权肯定不会拱手相让。迎春的婚事就是个例证,老太太“心中却不十分称意,想来拦阻亦恐不听,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况且他是亲父主张,何必出头多事,为此只说‘知道了’三字,余不多及。”

    老太太极疼爱黛玉。黛玉的母亲原就是她最疼爱的女儿,可是早早离世了,只留下这么个柔弱的独根苗。父母双亡的黛玉寄居在贾府,实际上,老太太是黛玉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如果在她的有生之年,没有给黛玉安排好婚事,她知道,这可怜的孩子就更加命运难卜了。

    老太太最疼爱的孙子,跟她最疼爱的外孙女儿,她是想多给些爱与庇护的。怎奈她所能做到实在有限——当家的凤姐知道,这两个孩子的婚事,老太太不会动官中的钱,会用自己的私房钱的。可是老太太能为他们做的,也只有这些了,让老太太操心且无奈的是,如何给他们俩品择佳偶,来保证他们终身的幸福?光靠钱,是万难做到的。

    两个小冤家的婚事,是老太太死不瞑目的心事。她要成全的是黛玉和宝玉,却也只能等待时机。太多的事看明白了想明白了,却也只能沉默的等待机缘。她对张道士说的那些关于宝玉婚事的话是是最好的解答,她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她只好如此的维护着四大家族的面子,她要保护黛玉,她的心中黛玉是一个结,一个让她心疼的结。从八十回的残卷我们感觉得到的是,她似乎始终没有认可宝钗这个送上门的金玉良缘;老太太是聪明的,人世的一切她早已看透了,贾家的状况她无能为力,愿意为贾家撑门面,只是她心里在意的是二玉的未来,她多想有生之年能为他们决定一个好的未来,所以她找不到合适的出路……


精彩继续: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金陵十二钗   谁才是大观园中的真女子?         在宝钗生日宴上的黛玉

元代皇帝为什么都没有陵墓?           古代青楼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雍正皇帝驾崩之谜
从《红楼梦》中看到《哈姆雷特》       我们因为什么而活着?            木石前盟究竟隔了几座山?  

林黛玉究竟是如何死的?              元春究竟是如何死的?             黛玉、宝钗的出身之比 

黛玉与湘云谁的生存处境更堪怜?      袭人为何抗拒黛玉?        黛玉会吃袭人的醋吗?               

《红楼梦》中贾母真的会喜欢宝钗吗?   大观园中的那朵富贵牡丹           绽放在大观园中的玫瑰花

宝钗黛玉,你到底会娶谁?             《红楼梦》中最具小资情调的金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