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北关“活胡同”及其它

标签:
昌乐县城北城墙北门与北关北关西南部活胡同站前街的两棵树没了图片 |
分类: 昌乐村影 |
昌乐北关“活胡同”及其它
刘福新
古代城市皆有城墙,有城墙,就有城门,城门外才称“关”,譬如北关就是北门外的居住区,当然了,古代人稀,“关”里也不光是居民区,就近的护城河、空地也属于“关”的范围。
昌乐县城历经有明一代不断修葺和增补,已经颇具县城规模,四门也就理所当然。
敝文说的仅限于北关,不及其它。
倘若说北关,起码要明白北门和北关的大体位置才行。昌乐县城的北门在今天的故城街,具体地点就是刚拆迁不久的广电局大门以北不远处。我曾在原广电局大院东北隅拍下了那段仅存的城墙,以及明朝崇祯十一年昌乐知县刘芳奕的“修城碑”。听人说,这段城墙不久前还有,顶多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毁掉了。清楚记得“文革”期间我到过这里,那时候看到的是比较完整的北城墙。
而北关无疑地就是北门外的地方,也就是北城墙以北的区域。今昌乐县委县府家属院的院墙可以作为大体标志,也就是说北关居于县委县府大院以北。它的东边大概到步行街,它的西面大概到宝昌路。宝昌路往西是刘家庄子,刘家庄子就不属于北关范围了。这样一来,这个大体位置也就确定下来了。
既然叫做“关”,就有住户,有住户就有胡同,北关也不例外。
2010年11月29日,我写了一篇《我将昌乐北关村拍下来留给后人》的博文,主要是拍摄了站前街以北的胡同,站前街路南的胡同虽然也涉及到了,但不是拍摄重点。
今年8月9日上午,我再次到了北关,这次拍摄的大体范围是:县委县府家属院院墙之北,故城街以西(北关小学在故城街以东),站前街以南,宝昌路以东。
倘若以站前街(东西向)和故城街(南北向)为标准划为四小块的话,我拍摄了西南的那一小块。
现在我们看到的北关胡同已经与古代、近代大不相同,虽然我不知道这些胡同里的住户何时建房,但建筑物本身可以告诉我时间并不长。其实很多房屋就建在以前的护城河里或者“公地滩涂”里,现在不得不将它视作名副其实的北关了。
8月9日那天,我的拍摄是从北关小学南边县府大院北边那条巷子开始的。
我沿着那条巷子朝西行进,不大会儿,前边(西边)就不能通行了,因为西边的房屋堵住了去路。我转而朝北,一直走下去。我发现这一带树木很少,基本上是房屋和胡同的组合。胡同很窄很长,不定到哪儿就堵住了,成了“死胡同”了,但这是指有限的范围来说的,从总的来说,北关(西南方块)的胡同是“活”的。看看已经走到头了,可猛地里出来一条东西向的胡同,又可以继续行进了。我在“西南方块”的胡同里观察,就如一个蜘蛛网,四通八达,最后我回到了站前街。
诸位光临敝博的朋友,特别是昌乐当地的网友,请跟着我的镜头看一看昌乐北关“西南方块”的“活胡同”吧,这些“活胡同”可能不久也要淡出你的视线了,这里也将成为北关的“新遗址”了。
http://www.clcmw.com/clcmw/shdhh/2011/10/10/014600.shtml
(一)北关的“活胡同”
1、这条胡同位于县委县府家属院院墙之北,故城街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