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就月饼的唐太宗与杨贵妃

(2007-09-19 07:28:51)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人文/历史

人文

美食

历史

八月十五

中秋节

月饼

唐太宗

杨贵妃

成就月饼的唐太宗与杨贵妃?

 

    月饼过去又叫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

   “中秋”在古代又叫“仲秋”。

    十五中秋节眼瞅着就到了。说到“中秋”它最早出现在《周礼》中。魏晋时,也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说法。到了唐朝初年,在《唐书·太宗记》中“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中秋节便成了唐朝固定的节日。应该说中秋节是唐盛于宋精于明清。

成就月饼的唐太宗与杨贵妃

 

    月饼”一词的出现是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就有了“月饼”一词。而把八月十五、月饼及团圆做了描述的是明朝的《西湖游览志会》:“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其实,早在殷、周时期,就有一种边薄心厚太师饼糖酱馅的“太师饼”(殷周太师闻仲)。自打张骞出使西域后,芝麻、胡桃便传入内地,因以“胡桃仁”为馅,就取了“胡饼”。的名字。但把“胡饼”和“月亮”归到一起的,是唐代的高祖和太宗两位皇帝。

    历史记载,唐高祖时,大将军李靖在八月十五这天征讨匈奴得胜归来,有人向皇帝献饼祝贺。高祖李渊接过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这不唐高祖首先把“胡饼”和“月亮”给联系上了。
    第二位把“胡饼”和“月亮”联系到一起的“第一专利”是玄宗皇帝,间接的应该是杨贵妃了。咱们先把这段故事按下单表。

    先说说有关这段故事的“悬案”。有一些文章是这么说的:“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不知您发现没有,这“故事”说的怎么看怎么别扭。您想啊,为了一块“胡饼”或是“月饼”,也不能把唐太宗和杨贵妃给弄成两口子啊。从唐太宗到杨贵妃这中间可还立着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哪。但又一想,此杨非彼杨,后宫这么大,保不齐人家唐太宗也有个姓杨的贵妃哪。何况,人家又没没点杨玉环的名讳。

    照我看,凭着当年唐玄宗和杨玉环贵妃的浪漫史,我倒是相信是当时把“胡饼”改成月饼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但历史终究是历史,不能人家浪漫就把浪漫的事儿往人家头上安(音:AN读三声)。您就知道有这么档子事儿就成了。

    说了月饼的来历,下面儿咱们再说中秋夜。

 

 成就月饼的唐太宗与杨贵妃成就月饼的唐太宗与杨贵妃

    月饼象征着团圆,而且寓意深远,每到八月十五这天夜里,圆月升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远在山南海北的儿女聚在老人跟前儿,人们在院里、楼台,摆上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合家围坐吃瓜、尝果、品饼、赏月之间吟诵着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多么美妙的意境。同时也伴随着怀念亲人、感怀身世,充盈着惆怅和低沉,这正应了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和宋朝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千古绝唱。

    我们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链接:

 

   江湖上的“新浪网友”

 

   由“隐”、“瞒”说到“真假”

   解读季羡林先生的“真假”说

 

    电子信箱:wwdzyffsh@sina.com

     我的MSN:ningweichun@hotmail.com

 

   成就月饼的唐太宗与杨贵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