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孟迁亲子关系童年心灵成长育儿父母皆祸害 |
分类: 孟迁思语 |
背景介绍:
“父母皆祸害”一语出自英国作家尼克·霍恩比的小说《自杀俱乐部》,少女杰丝在姐姐出走后,与陷入神经质的母亲及任教育部长的父亲关系愈发紧张,在小结自己失败的青春期时,杰丝如是说。而“父母皆祸害”被人们广为谈论是因为豆瓣一个以此命名的小组。该小组创建于2008年1月,至今已经有26904名组员。近期广受关注,除了散见于各种媒体外,也有“反父母皆祸害”小组成立,组员260人。
链接:
百度知道http://baike.baidu.com/view/3928082.htm
小组网址http://www.douban.com/group/Anti-Parents/
对此,我想说:
1
2 角色与立场
所谓角色就是你是作为子女还是作为父母,不同的角色对人的要求是不同的。
作为子女,我对于父母自认为还蛮孝顺的,我一定都迎合他们,但我心里面是非常看重他们的,我可以为了保护他们和任何人翻脸,也非常愿意为他们做能让他们开心的事情。从子女的角度来讲,我是不怎么抵触“孝道”的,只要不妨碍我做我自己就行了。
作为父母的话,我是提倡“父母与子无恩”而且应该感恩孩子的。我要人家孩子来人家才来的,谈不上生下人家就是功劳,虽然付出很多那是我们想要才这样的。所以父母不应该有那么多“居恩”或者“居功”。相反,要感激孩子的来临,给自己做父母的机会,孩子应邀而来,要好好的待人家,尤其是作为一个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3
4 二十五岁之后人应该为自己负责
比如我自己,我的父母和“祸害”不太沾边儿,他们夫妻关系很好,所以我有一个基本的安全感,向往婚姻;他们也都喜欢我,这让我有一个基本的自我肯定,他们也有太多的意愿和能力去管制我,这给我个人发展保留了充足的空间。相对于很多人来讲,我应该算是幸运。
但另一方面,我做他们的孩子,童年中的心理困乏也是很多的,他们为人父母的一些局限,请允许我不去细述父母瑕疵,事实上,我因此而经历乃至正在经历了很多羁绊。我愿意把这些作为自己命运的一部分来接受,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有权选择去做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当我们有能力去觉察这些羁绊,改变的机会也在手里,只不过是愿不愿意承担和辛苦罢了。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问自己:对,我的父母就是这样,我的童年就是这样,我成长环境就是这样,在这样的父母之下所经历和体验的形成了今天的我就是这样,那么我们想要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有一件事情是确定无疑的,那些经历作为事实不能改变也不需要我们负责,但是那些经历怎么影响我们,我们可以说了算!我还希望自己被那样影响吗?我可以放下那些我真的不想要的,而同时努力去一点点拿起那些我们早就渴望的吗?
真高兴,我们长大了,我们可以为自己负责,我们完全决定我们把什么作为目标并且一步步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