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才艺背后的边边角角

(2010-09-08 16:58:05)
标签:

亲子关系

童年

孟迁

心灵成长

育儿

分类: 孟迁思语

       

幼儿才艺背后的边边角角

 

     幼儿才艺背后的边边角角

                                                  文/孟迁

 

很高兴收到新浪亲子中心的邀请做“冠军宝贝妈妈秀”大赛的网络评委,也接到任务写一篇相关的文章,儿童才艺这事儿还真的挺有的可聊的,所以就把自己的观点整理如下,与诸君分享,因时间仓促,文辞不佳,请海涵。

 

1 怎么看待“兴趣培养”

 

“兴趣”不是培养出来的,是展现的。

毋庸讳言,环境熏陶和良师引领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很容易让人们产生一个错觉,兴趣是培养出来。其实不然,真正意义上的兴趣(持久的、可深入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之一,就是兴趣的浓厚度。如果您的孩子对某件事兴趣非常,那说明这正是孩子的天赋所在。

如果您想更多的了解,可以参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千年之错——兴趣培养》。

 

2 怎么应对“兴趣转移”

 

经常听到有父母跟我诉苦,孩子真的朝三暮四,天天嚷着谈钢琴,可是真买了钢琴,没两天儿就不弹了,那可是一两万的投资呢,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频发不断,弄得当爹妈的听孩子的也不是,不听也是。

“兴趣”的转移很正常,是健康成长的一部分,孩子就是通过一次次尝试来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适合什么的。

   所以面对孩子一个个“兴趣”,如果不需要投入特别多,那就尽可能地去鼓励孩子尝试,如果需要投入较大,那就把那个门槛设的高一些,比如孩子要买钢琴,我们就对孩子说:好呀,可以买呀,但怎么能确认你真的喜欢呢?孩子大概口头保证一番,我们不要买账,对他说:这样,我先送你去钢琴班,如果你一个月后能学的好,而且还非常喜欢,那就买。当然,给孩子找一个蹭弹的机会也可以,比如去有钢琴的朋友家去体验也可。总之,就是通过时间、结果来确认孩子的兴趣,不需要孩子一要求我们就答应。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兴趣”转移是正常的,那个“兴趣”可能只是一份好奇或者凑热闹而已,没有必要去批评孩子,尤其不要去说孩子“没常性”,孩子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常性”,大人这么说,孩子可能也会这么看自己,客观上更容易让孩子真的“没常性”。比较好的就是一如既往的支持孩子去追逐自己喜欢的东西。话说回来,看看我们自己,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

 

幼儿才艺背后的边边角角

 

3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a我始终认为,在家庭中,关系是最重要的,里面包含了太多富有价值的东西,比如父母是希望孩子学父母认为该学的还是学孩子喜欢学的,这里面涉及到“孩子做自己的愿望是否被支持”,每个人都有两种最基本的渴望:独立(我的地盘我做主),连接(被理解、接纳以及支持分享等)。如果孩子的愿望、感受被尊重和接纳和支持,孩子就可以放心的做自己,就会有主见,会重视自己;如果孩子的愿望因为不符合父母的想法而被批判、被禁止、被轻视,孩子就会很纠结。孩子很小的时候,是依赖父母的,他们会因为害怕失去父母的爱、照顾或者害怕被父母惩罚而讨好父母委屈自己,孩子内心就会很纠结,一方面讨好认可,一方面渴望自主,我最近接待了好几个心理咨询,都出现了这个问题,他们早就成年了,可一直还在深深的纠结,被“我就要做自己”“我不能做别人不赞赏的事”而纠结憔悴,表现是两种情况都偏执,不是过分执拗的任性而为,就是过于讨好。

  其实,在每个人的童年中,有千千万万次的情况让孩子体验到他是否可以做自己,而才艺兴趣选择是其中非常明显和重要的一类事情。

 

b 孩子在学习才艺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的是什么,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个孩子兴致勃勃、沉醉于一件事情的体验,在我看来是千金不换的,那意味着他内在生命力正在发挥,有一件事情可以让孩子全情投入,也意味着生活的某个部分能引发他们的热情。人最怕什么呢,最怕就是对什么都没热情,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谈到什么都索然无味,那么他的整个生命力都是萎缩的,如同花盆里打蔫的花草。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每个人都是一个宝藏,不应该这么唯唯诺诺黯然失色。

 

很多孩子一做作业就像吃药一样,一到练钢琴的时间就是眉头紧锁(今天好像跟钢琴赶上了哈,请大家自由联想),父母付了钱,不练好像歉(换成“欠”也可)父母的一般。这就不对了,人也不开心,事也做不好。何苦?何必?

 

我突然想到吃自助餐,有些孩子盛多了,妈妈就让孩子都吃完,孩子明明吃饱了,妈妈还坚持让孩子吃完,理由是不能浪费。其实吃下去就不浪费了吗,孩子的肠胃可比那点食物珍贵。其实,避免浪费是之前少盛,不是多盛了吃下去。

 

假如一个孩子因为一时的好奇报了班,父母投入买了钢琴,孩子最后不喜欢了,不想弹了。这时候去催逼孩子弹,就像逼着孩子硬吃下多盛的事物一样。钢琴的投入有收回吗?没有,另赔上孩子的快乐,带来孩子抵触父母的副作用,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简而言之,孩子学什么才艺都好,关键在于:

那是他要的,还是你要的?

孩子因此而更快乐,更有热情,还是觉得是负担,产生了抵触?

孩子学习的时候,他遇到困难时,是被体贴和支持,还是被要求和指责?

孩子因为学习,自信增加还是自卑暴涨?

这个过程中的体验才是最关键的。

 

先说这么多。关于孩子自制力培养的问题没谈到,容后再续。

 

父亲对孩子成长的特殊作用

一次艰难的成长

学会失恋

孩子有多无助

两个“坏孩子”的启示

最让孩子伤心的26句话

必须教给孩子的六件事

家境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儿童情商培养四步骤

新父母必备的七个意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