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不亮西方亮
北京和伦敦拆迁各不同
10月14号上午9点半,西苑饭店四层鸿运厅,北京首次大规模的四合院拍卖会正式开始。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拍卖厅里挤满的200多位中外竟拍人,在1个多小时的拍卖过程中,好像全成了展会上的看客,从100万到4000万不等的17套四合院竟无一人举拍喊价,全部流拍。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流拍的原因竟然是四合院是否会被拆迁等不确定因素。
据报道,北京的四合院面积有300多万平方米,约合3000多套,而具有产权的、可以交易的四合院房源不到10%,即300来套,可见在以四合院而闻名世界的北京城,四合院居然也成了希缺品,希缺物品自然可以卖个好价钱。但经过细心挑选的17套多种规格的四合院何以贵贱都无法出手,的确令人深思。
最近公布的《物权法》草案,明确地确认了私有财产同公有财产具有相同的不可侵犯性,但人们何以还担心花高价买来的私有产权房会被拆迁呢?何况四合院还是政府划定的保护范围。
最近看到的一个北京警官的祖宅被回收的真实故事,你就会相信了人们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年初,在英国也有这么一位面临拆迁的钉子户,人家就硬是在摩天大楼底下把自家的老宅子保留下来了,开发商给多少钱,老太太就是舍不得这块祖居的宅子,真是绝妙的对照。
北京的故事:祖宅被强迫回收
这是发生在最近的故事。家住前门小江胡同9号的车金鼎警官是官职副处级的一级警督。车家占地300平方米的四合院是其祖父在解放前花了2000块大洋的米面、布匹换来的,车家三代人在此出生成长。
车家的房子在解放后曾被没收分配给其他居民居住,1990年代,车家人经过多年的努力才收回全部房屋。车警官面对几近破败的房子,从10里地远的广渠门附近的拆迁工地拣来砖瓦,又经过自己几年的精心维护修整,几乎花掉了自己多年的全部积蓄,房子才基本恢复原貌。2003年崇文区还发给了一个“保护院落”的护身符。
但好景不长,2005年11月大红公告贴在了胡同口,北京天街置业公司已经取得了拆迁的许可证,“小江胡同9号”赫然在目。
据媒体披露的前门危改按照“新思路”的拆迁政策实施“人房分离“办法,据介绍“人房分离”就是老百姓搬出以后,先将房子封闭保护起来,由文物专家鉴定后,对有价值的予以保护,需要修缮的修缮,需要更新的更新。但房子不再是你的了,而是由开发商酌情处理,或高价出售、或拆掉另起高楼。
职业习惯让车警官感到,有必要将“保护院落”的蓝牌子保存下来,因为已经发现周围许多受保护的四合院的蓝牌子已经在晚上被人橇走了,车想没准他能成为自己的保护神呢。
车警官提出要求在同等地段进行产权置换,这是符合国务院305号令和《北京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的,车知道在崇文门附近的四合院已经是2000万起价了。但车也明白以现在的货币补偿价格,车的四合院的补偿费也只有100多万,对方答应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但车希望能拖一天是一天。车上面还有6个姐姐,100多万的补偿金分到每个人头上只有20来万,在城里不够买半套房子的。
车从警工作36年,4次立功,7次伤残,多年来单位分房子总是因他家有私房而没有享受到福利分房的待遇,车感叹到“50多岁了,没想到在北京没有自己的立锥之地了。”
当下如果被拆迁户不服可以申请裁决,对裁决不满还有一个听证申诉的程序。听证会那天,车警官在单位请了假,站在听证席上。为了这个发言,他两个晚上没有怎么睡觉。“我知道说了也没有用,也就是说说解解气。”这是车警官的开场白。
夜里12点的时候,车警官想起来应该为父母烧点纸,告诉他们一声。他在院子里点着火烧纸钱,跪下说:爸爸妈妈,儿子对不起你们,没守住房子。
现在,小江胡同9号的房子还在,门被铁栅栏封住了。车金鼎警官回去看过几次,现在还不知道房子的命运如何,无论是被整修了出售还是被彻底拆掉,车都想知道一个结果。而车此时在家族其他人员的支持下,在二环附近买了个二手的三居室安下身来,他担心以现在的房价趋势,再没有时间多考虑了,否则还不知道要被赶到何处去呢。
伦敦的故事:八旬老太留下百年老宅
一位83岁的老太太今年成了英国最有名的钉子户,任凭房地产开发商威胁利诱,她就是拒绝从他出生的小屋中搬出,眼看周围建筑的豪华公寓把她的小屋淹没,她就是不为所动。
开发商多次劝老太太搬走,承诺按市场价赔偿她所有的财产,还让她搬进一套新公寓。但都被老太太一一回绝,她就是不愿离开她的三间小破屋,老太太一家在在这所房子里居住了125年。
老太太以前是一名工厂女工,她告诉开发商:“你们唯一能让我离开家的时候就是抬出我棺材的时候。”目前这所房子位于一个5英亩建筑工地的中央,这个工地是一个价值7700万英镑的公寓大厦。
老太太说:“以前这里是一个和平温馨的居住环境,但是现在成了人间地狱。我讨厌在这里生活,因为建筑工地影响我的生活。他们想按当前的市场价买我的房子,但是我想在我去世的时候,我能躺在自己的家里。”
坐落在鹅卵石尽头的这所房子现在价值20万英镑,房子曾经作为工匠屋建于1780年,仍然保持着原来的装饰。老太太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和她的5个姐妹在这里长大。1949年她就是在这所房子里举行的婚礼。
老太太说:“非常吵闹,重型卡车从我门前开过,太可怕了!从窗子里看到的除了公寓还是公寓。”她的女儿说建筑工地影响了母亲的健康。
开发商老板说:“我们拜访过她,愿意支付一笔钱,让她离开这里,因为我们考虑过建筑环境会影响她的健康,但是她就是不走。”
发生在中英两个首都的拆迁故事,有着许多共同点,但结果却如此的不同。人们不能不感叹同样是面对拆迁,做产权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