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古城再被证明不得人心
10月14日北京“首届四合院专场拍卖会”所拍卖的17个标底正式宣告全部流拍。这令人失望。因为本人也热中于呼吁保护古城民居,我认为对待古建筑的原则应当是能不拆的不拆,旧城保护应当皇宫民宅一样对待,并且应当成片地保留,甚至定个“一个都不许动”的原则也不过分,因为留给后人处理总比咱这代人处理更好。
看看北京古城拆迁的越来越不象北京了就让人感到一丝凄凉。把成片的民宅拆掉的理由无非两条:一是这些旧房子都是危房了,不拆难保人民群众的安全;二是老百姓也需要改善住房条件。
对于是不是危房我们只要看看房子的历史就明白了,都一两百多年的房子了,经过了地震、洪水、风风雨雨的考验,现在依然巍然屹立,怎么到了现在风调雨顺的时代反倒成了危房了,话又说回来,真的需要维修加固,那对当前的建筑技术,搞个小平房整整还不是小菜一碟,为什么非要让推土机一推了之。
关于改善群众住房条件的办法实际上也多的很,关键是减少老城区的人口密度,建设必要的城建设施。比如让出一部分民宅让有钱的人居住,让他们花钱把原住民迁走,就能实现一举三得的效果,这些人一定会把房子好好保护起来的。现在住套大房子、住公寓、住别墅都不再是有钱人的追求了,弄套四合院成为了身份的象征,政府适当引导一定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北京的四合院拍卖会可能就是在这么个背景下搞起来的,这样一个对各方面都有利无害的好事怎么会被搞的流产了呢?据报道,拍卖前很多人都现场勘察了标底建筑,参加拍卖会的竟买者也不少,甚至还有老外的身影。据说流拍的原因不是因为价格太高,也不是因为标底建筑不中人意,而是因为人们担心花高价买来的房子说不定什么时候会被当作危房给拆掉。
这样的理由实在是令人感到意外,的确以前拆迁房子太不慎重了,人家可能会想一些名人故居、历史性事件的遗留建筑都幸免于拆,何况一个普通的院落呢,你就是维护的再好,如果人家看上了这块地,人家就说你是危房,不拆也得拆了。
拆迁的影响刻骨铭心呀!四合院拍卖流标也证明拆迁古城不得人心,检讨拆迁的政策看来已经到了不得不考虑的时候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