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90和70%两个参数的真正意义
初听北京市的一些开发商讨论申请放宽北京的面积标准问题,我还不以为然,咱以为九部委的通知已经非常明确,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问题呀?后来的报道证明市建委也组织了相关机构和开发商参加的讨论会,寻找突破《通知》的变通变法。
有一种意见好象在会上很有市场就是变面积为70%为按套数为70%,这样的结果也会让通知的精神大大折扣。
比如:一个10万平米的小区,如果按面积分担应当建7万平米的小户型普通住宅,3万平米的大户型住宅。核算成套数则90平米以下的各种户型平均按80平米算吧可以建875套;而各种大户型平均按140平米计算可以建214套,总共可建设1089套房子。
如果按小户型和大户型的套数7:3的比例计算则建设套小户型714套,大户型306套,总户数1020套,减少户数69套,大户型增加92套,小户型减少161套。这样让中央70%的指标要求大打折扣。
目前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北京的消费水平较高,是不是可以放宽松一点,比如执行国八条时的120平米户型标准等等,这种意见太伤人家外地人的心,北京凭什么消费就高?凭什么收入就高?凭什么就可以不执行中央的文件?所以,为了和谐社会能和谐些,北京一定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咱更应当起带头、做表率不是?话又说回来,人家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一些沿海城市比咱经济条件好多了,人家的后劲还大着呢。北京不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不要提特别要求。
香港的面积标准多大?不也就几十平米吗,人家经济可比咱北京发达多了,也没见没有净建豪华别墅呀。反而行之,越是发达的地区,建筑规模反而控制的越严呢,到是边远地区、落后地区要相对松一些。
另外,什么地方没有个特殊性呀?新疆会讲我们地处遥远的塞外边疆,标准大点吧,我们有的是地皮呀;重庆会讲我们山城出行不方便,房子大点就可以全解决了;石家庄会讲咱们正在搞大北京战略,房子大点才能为北京分担人口压力呀?所以,标准只能有一个,除非不去制定,如果各地都能对策中央精神,还不如出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得了?
最近,一泓博友的一则关于套型面积的解释,吸引了不少的点击量,看了博文中的文件规定,引用的是那么清晰明白,但让一泓君这么一解释,简直成了冰火两重天。实际上在建筑业内没有对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这样的争论,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不知道一泓君怎么会捣鼓出“墙体面积、公共走道、电梯、以及其他公共分摊面积等,不包括在建筑面积之中”的结论,一泓君还把90平米的指标给换算出了112.5平米的标准。一泓君好象对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没有一点的基本概念,如此评论不应当。
所以说先生把问题解释乱了,事情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完全不是。作为人家行业内的人们,我相信大家肯定对社会商讨这样的初级问题感到可笑,开发商们讨论的目的就是想提高标准,绝对不是他们不懂的原因,更不是国家标准混乱的问题,也不是《意见》不清晰的问题。套型建筑面积只有一个,建筑面积只有一个解释,90平米的标准没有商讨的余地。
控制90平米和70%两个参数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这可能成为调控能否成功的关键。只要严格执行,就肯定会发生小户型太多、大户型太少的矛盾,可能小户型供应增多、大户型供不应求的局面。所以,开发商就不愿意了,不愿意也别急,就照这个比例干下去,让小户型再多点、再多点,直到小户型开始供过于求了,不降价还行吗?降吧!降吧!降多了不就有更多的人买的起房了吗?大户型不够卖的,那就多建呀,可以涨价呀,建的大户型越多,小户型不就更多了吗?这样的政策坚持下去,就会让大户型越来越贵,别着急,因为那本来就是人家有钱人住的;而小户型越来越多,越来越价低,老百姓的住房矛盾就会有解决的希望了。这样的控制政策多好!这种调节办法多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