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梵净山之行:山水风景篇

(2010-09-08 11:10:30)
标签:

金顶

红云

弥勒菩萨

自然界

梵净山

文化

分类: 随师行记

梵净山之行:山水风景篇

  http://218.57.142.173/blog/2010/9/9.8/nEO_IMG_301.jpg

流经铜仁市的锦江与背后的山俨然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铜仁地区和凤凰古城民族的多样性特征,与两地的山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从铜仁机场到梵净山的路上,一路青山绿水不断,胜似一派江南风景。据陪同的铜仁地区行署龙林副专员介绍,铜仁市目前的绿化率高达49%。这么高的绿化率,在全国也是能数得着的了。因为处处是青山绿水,这与平原地带的状况区别最大者,莫过于耕地的稀少了。龙林副专员说了一句很形象的话:八山一水一分田。也就是说,十分里面,山占了八分,水占了一分,那么耕地呢?也只是占一分而已。看来这是对铜仁地区地形地貌极特征为精炼的写照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9/9.8/nEO_IMG_302.jpg

铜仁地区的植被面积高达50%一路绿茵如斯

 

http://218.57.142.173/blog/2010/9/9.8/nEO_IMG_303.jpg

清澈透底的黑湾河

 

http://218.57.142.173/blog/2010/9/9.8/nEO_IMG_304.jpg

一潭碧水的黑湾河

 

  从总体上来看,铜仁地区被武陵山脉隔成东西两部分。西侧有贵州第一江乌江,向西流经重庆,再汇入长江;东侧有发源于贵州第一山梵净山的锦江,然后流经铜仁地区,在湖南境内汇入沅江,然后再流入洞庭湖。在从铜仁机场到梵净山的路上,一直有锦江相陪伴。因为上游在搞建设的原因,江水略显混浊,据说往常江水异常清澈。这一点在后来抵达梵净山龙泉禅寺,看到前面黑湾河内淙淙流动的山泉的时候,就能得到很好的确认。武陵山水源丰富,全山区共有99条溪流,呈发射状,向四面流去。由于这里的水源,主要来自雨水,所以水量受气候影响就比较大。8月27日抵达铜仁时,正下着小雨,这黑湾河的水流显得很充沛,但29日离开龙泉禅寺时,水流已经变得很小了。现在想想沿途的锦江,不就是由这一条条小溪汇聚而成的吗?当然浩浩荡荡绵延万里的长江,更是不知道有多少支流汇聚而成的了。所以,古人常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看来确实如此。既然没有生命的泰山、江海都能如此,那么有生命的人,就更应当如此了。所以,接着这两句话,还有另外一句: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是之谓也。

http://218.57.142.173/blog/2010/9/9.8/nEO_IMG_305.jpg

清澈透底的黑湾河

 

  下面再来看看这次贵州之行的目的地——梵净山。据导游说,这是座很神奇的山。神奇在什么地方呢?只要过了那道标志着进入梵净山的大门,感冒的人,感冒就能慢慢好起来;在山区里的人,当然也不会感冒。因为良好的自然环境,在梵净山区,还是寿星如云的地方。据说在这里居住的长寿老人的数量,就占整个贵州省的一半。导游的话是不是带有夸张的成分,就不得而知了。但听了这些说法,再想想梵净山这个名字,觉得很不一般。因为正式的活动是8月28日,27日下午组委会就组织与会人员,参观梵净山最为著名的红云金顶和老金顶,零距离领略了两个金顶的独特魅力。梵净山是武陵山的主峰,老金顶海拔2270米,红云金顶海拔2493米。红云金顶上最著名的景点,要数金刀峡了。这个峡谷刚好位于金顶的正中处,把金顶一分为二,深约90米,最狭窄处还不足1米,上面连有天桥。关于这个金顶,还有一段美丽的民间传说。据说释迦佛与弥勒佛在因地上修道时,都看中了这个金顶,并因此而发生争执,后来玉皇大帝下凡进行裁决,就用金刀一劈两半,便形成了今天的金刀峡。后人也根据这个传说,在峡谷的左侧建上释迦殿,右侧建上弥勒殿。听到这个传说,大家都会心地一笑就过去了,谁也不会因此去争辩。传说,毕竟是传说,它所代表的,就是普通老百姓的一种心理而已。

http://218.57.142.173/blog/2010/9/9.8/nEO_IMG_306.jpg

  红云金顶

 

http://218.57.142.173/blog/2010/9/9.8/nEO_IMG_307.jpg

红云金顶

 

http://218.57.142.173/blog/2010/9/9.8/nEO_IMG_308.jpg

金刀峡

 

http://218.57.142.173/blog/2010/9/9.8/nEO_IMG_309.jpg

 

  老金顶最著名的景点则为蘑菇石和万卷经书。蘑菇石是梵净山最具有特色的景点,因为也常常作为梵净山的标志。之所以成为蘑菇石,那是因为这块石头上大下小,状似蘑菇,看起来很危险,实际上已经在这金顶巍然屹立十几亿年了。那么十几亿年前,这里是什么呢?有句成语,叫做:沧海桑田。昨天是沧海的,今天变成了桑田;昨天是桑田的,今天变成了沧海。沧海桑田如是,沧海高原,亦复如是。这一点,从梵净山随处可见的沉积岩上,就可以见证到历史的痕迹。其实,不但云贵高原如此,今天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亦复如是。尽管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但青藏高原的年龄,却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其形成也不过是五千万年前的事情。

http://218.57.142.173/blog/2010/9/9.8/nEO_IMG_311.jpg

师父背后就是老金顶上的蘑菇石

 

  谈到时间,慢慢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对个体生命来说,时间长短,往往用年月日来表示。日积月累,那么个体生命的变化,在年的时间单位上就能体现得出来。无论是生理上的变化,还是心理上的变化,都是如此。然后再长一点,也不过一生一世。尽管人们在口头禅中经常提到前辈子或下辈子,但对此谁也不会很认真。但谈到人类社会的时候,尽管人们常常用诸如日新月异的词汇来描述社会的变迁,但实际上常用的时间尺度就要大很多。就拿中国社会的历史,就往往用朝代的更替来描述社会的变迁。一个朝代就是几百年,然后又一个朝代,再过几百年,直到今天新中国成立,也不过六十年。如果再拓展一点谈到自然界,那么描述自然界的变化,尽管也有诸如季节这些词汇,但常用的时间尺度就更大了,比如代(如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新生代)或纪(寒武纪、侏罗纪、第四纪),代以亿年为单位,纪则以千万年为单位。而表征地质运动变化的时间单位,则主要是代。

  无论是个体生命,还是人类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界的变化,这个还都是站在人世间,或者地球生物的角度来看。如果以佛教为我们提供的时空观,那又是另外一番场景,或者说,又有另外一番天地了。比如,人们常常把梵净山当作是弥勒菩萨的道场。这位弥勒菩萨,据佛经中讲在人间灭度之后,上升到兜率天宫。这个兜率天宫位居欲界的第四层天。在这一层天,一日夜的光阴,等同人间四百年。那么此层天人寿长达四千岁,折算成人间时间,就成了五亿七千六百万年(一说五十七亿六百万年,实际上计算出来应是五亿七千六百万年,其原因或为印度亿这个数量词取千万为亿所致)。也就是说,弥勒菩萨生到兜率天宫,等一生过去,再下来人间的时候,地球上已经过了五亿多年的光景。等那时人间会是什么模样,估计现在很难来猜测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9/9.8/nEO_IMG_313.jpg

沱江美景

 

http://218.57.142.173/blog/2010/9/9.8/nEO_IMG_312.jpg

沱江里几个小孩在嬉水

 

  提到时间,之所以会谈那么多,是因为想到了无常。人生的无常,人类社会的无常,自然界的无常……看似很稳定的状态,但如果把时间尺度拉大,实际上变化又是那么迅速,就像是十几亿年前,这里还是海洋,而今天就成了高山,这个在兜率天的天人看来,也不过是在一生两生发生的事情。同样看似很稳定的状态,如果把时间尺度缩小,实际上变化同样迅速,万事万物都是在刹那刹那生灭,只是人们的心相过粗,不能觉察而已。之所以会想到无常,还有另外一种原因。那就是攀登红云金顶,看到那随风飘荡、变化万端的云雾,除了享受这美轮美奂的景色之外,就是让人想到世事无常,就如同这虚无缥缈的云雾。既然是无常,就能破除我们对凡事一定要这样一定要那样的执着,于是看破放下、随缘自在,就能成为生活的一种态度。因为这次登山的经历,才慢慢意识到,为什么古来修道人,常住山林间的缘故了。不过,古人也有另外一句话,叫做: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一般来说,这句话的褒贬与主张,都是很明确的,鼓励人们积极入世,要做大隐。实际上,无论是隐于野,还是隐于市,乃至于隐于朝,这些不过是生命的一种体验而已,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人,退则能隐于野,进则能隐于朝;退则能独善其身,进则能兼济天下,方显真功夫。所以孔老夫子有一次就很感叹说:“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大意如此。

http://218.57.142.173/blog/2010/9/9.8/nEO_IMG_314.jpg

沱江上的虹桥

 

  与铜仁的山相比,凤凰古城的水,就显得更为突出了。此次参加研讨会的空隙,有因缘随师父及蒋副局长一行,前往凤凰古城参观,并游览古城母亲河——沱江。与攀登红云金顶相比,这又完全是另外一种感受了。游览沱江,不像登山,因为是乘船的缘故,自然省去了身体之劳苦,只是好好欣赏而已。虽然凤凰古城隶属湖南,但古城和铜仁的渊源可以说是剪不断的了。对于两者的关系,民间通常有句话,叫做:山同脉,水同源,民同族,族同俗。这山同脉,指的就是武陵山脉;这水同源,指的就是就是锦江了,不过看地图上锦江与沱江并无直接关联,还不知是我听错了,还是另有原因;民同族,主要是指土家族和苗族所占居多;那么族同俗,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搭上了一只仅能乘坐十来人的船只,随着船夫的摆渡,顺着缓缓的流水,穿越于沱江之中。古城虽然不大,但显得热闹非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很有人气。沱江两旁林立着两层三层的小木楼,交错有致。木楼里的人们,坐在桌边,一边喝着茶,一边聊着天,不时向外眺望着,有这美丽的风景相伴,其惬意之情,是可想而知的了。俗话说,一个地方有了水,便有了灵气。身临其境,方才发现,确是如此了。一般来说,西北地区的民风纯朴而又豪放,而江南地区的民风含蓄而又婉约,相必也与生活其中的山山水水有着某种关联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9/9.8/nEO_IMG_315.jpg

 沱江两岸的小茶楼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区分,已逐渐成为了历史。就像今天,就像在这古城,天南地北的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很便捷地来到这里,与各个民族的人们交朋友。这种状况使得民族之间的差异性日益缩小,同样国家之间的差异性,也会逐渐减小。看来地球村的概念,也是一个历史的必然。那时,全球的人类,就都是邻居,情同手足了。

 

 

相关链接:

学诚法师在2010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

《弥勒信仰乃人间净土的归趣》——学诚法师在2010年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梵净山之行:师父行谊篇

梵净山之行:民族风情篇

梵净山之行:山水风景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