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大街外的鲜鱼口、大栅栏一带,清朝以来是繁盛的商业区,老字号极多,1999年列入历史文化保护区,但随着金融中心的崛起,是一座座数百年历史的四合院的倒塌。四合院一座接一座消失。很多伴随着大家的百年老字号也逐渐的消失了.在前门里的百年老店,珊珊就只能找到小肠陈和爆肚冯了.
今天珊珊给大家推荐的美食就是京城有名的爆肚冯.
爆肚冯
就在小肠陈对面,廊房二条39号有一家爆肚冯.5354起得特别早,一大清早就踢着高跟鞋,"嗒嗒嗒"的溜到了爆肚冯的门口,等了好久才等到了10点半开门,5354成为了他今天的第一个客人.
站在门口,就闻到一股很浓很浓的臊味.

门口里一栏,全部都是关于爆肚冯的介绍,还有一张明星照!珊珊认得他,他是欧阳峰.
说时迟那时快,一盘热腾腾的爆肚就上来了,一盘爆肚10块钱.
爆肚要好吃有两大条件,一是爆肚本身好,二是佐料香。

爆肚爆肚,最关键的手艺还是“爆”!根据第四代传人冯先生的介绍,爆肚的爆法大部分分成4种:水爆,盐爆,汤爆和油爆.珊珊吃的是水爆.
大家知道吗?这爆肚的做法很考功夫.首先,就是刀工要好,切者,宽不过韭叶,而且最要紧是必须横断纤维。其次,就是火候很重要,欠火候或过火候,会出现过生或过熟而不脆,甚至咬不烂。细察色泽而决定成色,少一分则生,多一分则老。恰到其分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
这样做出来的爆肚才会又脆又嫩又劲道还不塞牙,越嚼越起劲越品越有味.

这是爆肚冯特有的酱料,也是爆肚冯的精髓所在,根据爆肚冯第四代传人冯先生的介绍,这碗酱料用了至少13种材料特制而成.麻酱、腐乳、米醋之类,据说还有香油、酱油、虾油等等.酱香而不腻,味足而不会太咸.
佐料碗端上桌子,客人还可以依据个人口味添加葱花、香菜、蒜汁、辣椒油。

醮上麻酱,爆肚又脆又嫩又爽口.
酱是冰冷的,而爆肚是暖的.但坦白说,珊珊在零下几度吃这个爆肚,感觉有点怪怪的,于是,诸事八卦的5354就跑去找那第四代传人,说:"老板,大雪天来你这里吃这爆肚,冷冰冰的,肚子疼怎么办?"

老板就很耐心的对5354说:这酱必须放冷,首先,因为里面有麻酱,和韭菜花等材料,一旦放热了,就会变酸,就不好吃了,如果你不信,你可以拿些回去用微波炉叮热它试试.

第四代传人冯先生
他给人感觉就是很冷漠的,不爱笑,但聊久了,就发现他原来是个很热情的人,他知道珊珊是来自广东的,就特别推荐珊珊去哪里好玩,他对珊珊说,因为前门很多的地方都拆,以前在前门有名的老字号小食店,就剩下他们和对面的小肠陈了,还推荐珊珊去小肠陈试试地道的卤煮火烧(他不知道珊珊早就去吃过了.)
过一段时间大概是五一左右,他们也要搬到崇文区了.生意肯定会受到影响的,说到这里,看到他脸上露出一丝丝的无奈...

吃完了爆肚冯,在前门大栅栏里游荡,珊珊看到的全都是萧条的"拆!拆!拆!".还有一堆堆拆迁后的残檐败瓦.
过几年再过来,可能连这些东西,都看不到了.看到的就只是那一栋栋的现代高楼大厦.
高楼大厦,哪里都有!
但这代表老北京的四合院和那百年老店,就连北京都可能没有了,只能留在人们的回忆和那一张张的照片里了!
有点心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