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翟华微博
翟华微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964
  • 关注人气:235,6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外华人:君子难过小人关

(2007-05-21 11:13:28)
标签:

海外华人

分类: 国门内外

海外华人圈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人在国外要过三关,即语言关、金钱关、心理关。不过以我在海外的观察与经历,我觉得华人们还要过“小人”关。这里先讲一个段子:“一天,有两位中国人,和两位美国人坐火车旅行,那美国人买了两张票,而中国人却只买一张票。美国人觉的很讷闷,于是就等著看中国人怎么做。过了没多久,检票员来查票,美国人看见两个中国人一起跑进厕所,检票员来敲门,他们就递出一张票给检票员。美国人想,这可真是高招啊!!回程时,两位美国人也照样只买了一张票,可是却发现那两个中国人这次连票都不买,两个美国人更是丈二金刚摸不著头脑,就想再看看这两人还有何高招。过了没多久,检票员又来查票,这时美国人就赶快躲到厕所去,等着检票员。这时其中一个中国人,就起身到美国人的藏身处,敲了敲门,门中递出一张车票,他就把车票拿走了......”。

这当然只是一个笑话,可以用在任何国家人身上。不过,中国人在国外一但过了语言关以后,对人家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非常敏感,无不对外国人忠诚老实的君子风度表示钦佩,,异口同声的说“这要是在国内,那......”。入乡随俗,有洞不钻,这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考验。在法国一些著名博物馆参观,排队有时达数百米。博物馆的法国工作人员见我们夫妻抱着一岁的儿子排在队中,便直接招呼我们进去参观,免去数小时排队之苦。那法国人见了此景,只是友好地一笑了之。咱同胞见了,头一个想法就是想把这孩子借去“用用”,要么直后悔怎么没把自家的娃子也抱来。

后悔之余,有人即付诸行动。最常见的雕虫小技是利用外国人记不住中国人姓名,也看不出中国人的年龄相貌的弱点,一些同胞们常常互相借用医疗保险、汽车月票之类的证件,一票多用,屡试屡爽。在美国,你住在那个区,为那个区交税,你才有资格接受为那个区的居民提供的服务。华人把子女的教育看得很重,都希望送孩子到好学区就读。可惜,一般好学区的房子和地皮都会比较贵,很多华人并没有条件到好学区居住。一些华人家长于是想方设法以亲戚朋友的名义甚至伪造证件跨学区就读。殊不知这样是违反法律的,有纽约州一对华人夫妇就因此被法院判一万美元罚款和十五个小时社区服务(谁说美国没有“劳改”?)。这可不是笑话。

我在法国学习时有一个同学,坐公共汽车、地铁或火车从来不买票。这些公共交通工具,均采取自动售票,乘客自觉买票并在上车前打票(打票机会印上上车时间、地点)。当然,各交通公司都有查票员,偶尔登车查票,以保证乘客买票。如发现有人(一般均为男士)无票或使用过期废票,查票员会说:“先生,您忘了买票了。我没办法只好按规矩行事”,然后客客气气开一张罚单。一般来说乘客也不强词夺理,乖乖地开一张支票付罚款,然后双方互致谢意了事。我那同学是学数学的,不知凭直觉还是计算,他断定买票上车“不值”,因为查票员出现的概率并不大。据他自己说,按他的方式每个月均小有可赚。只有一次他见了我说:“上个月运气不好,跟他们打了个平手!”

象我这位同学这样,主动不买票,自觉交罚款的乘客大体上还算是在允许与不允许之间的策略问题。相比之下,另外一些人则有违法乱纪之嫌了。他们在公共汽车票上薄薄地刷上一层透明胶水,上车前也去打票机上过一下。由于打印的字迹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印在纸上,下次只要轻轻把胶水揭下来,还可固伎重演,车票长期有效。

还有一位中国学生使小“聪明”钻电话公司的漏洞,有的招数实在太损,不方便说以免影响咱中国人形象也影响电话公司的生意。仅举一例:法国大小城市的公共电话亭均注明:“本公用电话号码为 xxxxxxxx”, 大概是为了方便没有足够零钱或电话卡余额即将用完的用户,以便告诉对方可以播号过来继续通话。我们这位同学,记下公用电话亭的号码以后,通知国内的亲友约好时间打“对方付款”电话。等国内交换台电话小姐接通电话问可否接“受付”电话时,早已等在电话亭旁的他当然一口答应,打完电话后扬长而去。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终于有一天被如梦初醒的电话公司捉住马脚,小伙子的前程也蒙上了阴影。

为什么中国人一眼就看出的漏洞,外国人竟熟视无睹呢?咱中国人似乎有一个概念:没有明言禁止的事就是可以做的事。我曾听见有“犯了事”的同胞辩解说:“我不知道呀!”甚至质问:“哪儿写着不许了?”不错,国内很多地方、很多场合都写着“严禁XX(吐痰,吸烟,喧哗等等)”,一般与“违者罚款”连用。制订这些规矩的有关部门煞费苦心,往往不得不详细列出不许做的事,于是出现了“约法三章”、“五个不准”、“七不规范”、“服务忌语五十句”之类的标语。当然,谁都知道这只能是造个声势,防君子、不防小人而已。即使是君子,整天被人约束、防范,也背不住会生出一点逆反心理,趁人不备,吐一口痰。个别的有钱人,甚至会掏出钞票:“不就是罚款吗?拿去得了。”回到北京,在北京地铁站内等车,不经意间看见对面墙上广告之间赫然写着“严禁跳下站台”几个大字。说实话这条标语写在这儿已经有年头了,我当年在北京挤地铁时肯定已经拜读过,但不知为什么无任何印象。此番故地重游,用“第三只眼”再读这条标语,却平生出不少感慨:本是好意,怕乘客掉下去出事,却用这等凶神恶煞的语言“严禁跳下”,好象乘客跳下去会作出什么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事情。

可想而之,到了国外,发现人家公共场合的标语往往是提醒行人或顾客“正清洁中,小心路滑”、“当心台阶”温馨之语,即看不见“严禁XX”,也没说要罚款,还真需要一个调整过程。适应不好,像上面提到的失足落水的例子,也不鲜见。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的公共标志也开始变得温馨幽默了,“禁止闯红灯”变为“向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们致敬”。这是真是进步的标志。我想现在出来留学工作的人,可能比我们这一代“过来人”要少一点不适应感,也会避免这“小人”关了吧。

 

翟华的blog《东方文化西方语http://blog.sina.com.cn/zhaihua

 

转载、约稿、联系请电邮  huazhai@hotmail.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