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心算:一种表演性的计算能力

标签:
萧愚小学教育家庭教育早期教育幼儿教育 |
分类: 质疑-杜曼-读经-右脑-珠心算 |
许多家长都为孩子该不该学珠心算犯愁,我的建议是,如果幼儿园开设了这门课,不学不行,那么孩子学习一下、浅尝辄止无妨,就当作一种游戏。如果幼儿园没有开设,就没必要主动去学了。珠心算有很大的争议性,不仅在大陆,在台湾也一样。对于这种争议性的东西,采取一种偏保守的策略,我觉得是更为明智的做法。
我在前面分析过数学思维与数学运算(计算)的关系。数学思维,顾名思义,强调的是思考和推理。而数学运算,尤其是口算,速算等等,是不需要思考和推理的,主要强调熟练和条件反射。一般来说,珠心算的学习不会影响数学思维,同理,珠心算的学习也不会对数学思维有多大帮助。
珠心算只是一种运算方法,某种意义上与九九乘法表类似。我们不能说背了九九乘法表孩子的数学思维就不行了。也不能说,背了九九乘法表能够提升孩子的数学思维。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珠心算作为一种运算方法,跟他竞争的方法是什么呢?一种是手心算。就是把手当成算盘,其实原理跟珠心算差不多,就不多说了。此外,珠心算本身也有不同的门派方法,这里也不提。现在,专门说说我们普通小学里用的运算方法,跟珠心算比较起来有何不同。
小学里通常用的方法为了叙述方便我称之为心笔算,简单说就是心算加笔算。
心笔算也有心算这部分。要分两种情况。
1.直觉型心算(也可称为口算,就是答案脱口而出):
针对那些简单的加减乘除。比如7+9=16这种,我们一般都能脱口而出,购物时这种心算用得最多。有人问,这种心算与珠心算有何不同?这种心算是一种直觉思维,就像我们说话能够不假思索一样,由于熟练、熟悉到一定程度,可以达到不用思考的地步。这种能力几乎人人都有,只要稍加训练就能练成。
2.思索型心算:
由于我们大脑的记忆能力有限,一些比较大的数字就没法脱口而出了。比如 67+56
这时可以利用我们的短时记忆(工作记忆)能力算出结果。
但是,我们的工作记忆也是有局限的,一般只能记住6±2个单位的数字,所以算187+278的时候,
脑子就不够用了。这个时候,我们的心算能力就到头了,只好借助于纸笔列竖式计算。
当然也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忙。
我们看到,心笔算有三个步骤,直觉型心算到思索型心算再到纸笔计算器计算,在这三个步骤下,人类能够完成几乎所有的运算。而且效率和效果都不是什么问题。所以中外的基础教育,都是这种心笔算的模式。
既然人类已经解决了计算问题,珠心算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很大程度是一种表演性的能力。
熟悉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在我这里,表演性这三个字有特定含义,
特指那些看起来神奇的,只有暂时或表面效果的,最终会消失或者被抛弃的能力。珠心算基本符合这个定义。具体原因后面有详述。
对于珠心算,我们不必夸大其危害。前面已经提到,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不会破坏数学思维。上学后,由于老师教法不一样,起初会有一些不适应,不过经过调试一般都能转过来。
下面回答一些常见问题:
1. 孩子上学后,珠心算的孩子会比较尴尬
孩子上学后,老师会教口算,就是直觉型的心算。让孩子练习脱口而出的能力。
如果孩子在上学前没练过口算,可能刚上学的时候会比较费劲,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练成脱口而出的能力。
但是,珠心算的孩子可以通过在脑中虚拟算盘,很容易说出结果。这样无形中建立了他们的自信心。这也是珠心算给孩子带来的一个好处。有位家长说,我的孩子用珠心算,可以节省大量口算卡,正是这个好处的体现。
但是,凡事有利也有弊。普通孩子的口算练习有点像磨刀不误砍柴工,练习的时候笨拙,真要练成速度就飞快了。尤其是比较简单的口算,甚至可以超过珠心算的速度。
这个时候,当别的孩子脱口而出的时候,珠心算的孩子还在脑子里打小算盘,甚至有的孩子不够熟练,用手比比划划,这种弊端就显示出来了。这也是一些老师比较头疼的。
2. 珠心算会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吗?
打算盘时的专注是不是能够迁移到其他学习上来,这应该是有疑问的。
就像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很专注,你不能说他通过玩游戏锻炼了专注,进而可以专注地去看书。我听到一位家长说,他的孩子在珠心算的课堂上很专注,但是在学校课堂上小动作不断,一点儿不专心。所以珠心算提高专注力的说法还需得到科学研究上的证实。
3. 珠心算会让孩子更聪明吗?
4. 珠心算能够开发右脑能力吗?
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我写的关于杜曼和七田真的文章。
5. 孩子不学珠心算会损失什么?
如果没有应试攀比这个背景,应该说,孩子不学珠心算不会有什么损失。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存在的应试倾向和重视运算结果的倾向。会让一些运算能力发展慢的孩子感到压力,让算得快的孩子感到学习上的信心和优越。虽然这只是一种短暂的领先。但是,有时候我们也不能低估这会给孩子心理造成的影响。也许正是这个原因。珠心算会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快的发展。
萧愚
微信公众号:萧愚教育评论 xypinglun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