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靠什么影响世界

(2012-06-11 15:09:08)
标签:

家居

分类: 时尚·文化
  中国电视早已娱乐快餐化,“短、平、快”已经不够跟不上时代,现在是更高效刺激且流水线化的“快、贫、赚”,有深度的节目都要做得像二人转才有高收视率。但就在这个相亲节目、情感秀场、选秀party纵横的时候,《舌尖上的中国》就完全是个异类。至少这一段时间里,它做到了让中国电视上最火爆的不再是上述各种真人虚构偶像剧,而是一部简简单单的纪录片。偷空看两集,虽还没细细品味完,也颇为感慨。

  两千年来,中国的生活方式一直迥异于世界。即使同为东方儒家文化圈,我们和日韩东南亚等国也区别明显。从最唯物的角度看,一切文明文化的发展轨迹都和地理地貌有很大关系。就像片子里上来就说,“中国拥有众多的人口,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元的自然景观,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以前西方人说,越现代化的国家越没有美食,比如英国美国;越原始农业化的国家越多吃文化,比如中国。国民平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上,这么说也不算得错。但究其根本,还是中国地理历史环境形成了如此独特的饮食文化,全球仅此一家,别无分号。中国人尊崇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食”在中国的被重视程度,远不是西方人眼中的功利主义,填饱肚子营养够就行。小到食源、食具、食品,大到立国安邦、文学艺术、人生哲理,中国饮食文化都有涉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饮食文化已经渗透在每个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美食就是一种鲜明的生活方式。

  为什么这么多人看了《舌尖上的中国》激动不已甚至还有鼻子酸楚无限回忆的?这其实是饮食文化千年累积下的一次爆发。这些田间地头、需要时间耐心酝酿的各种美食,太容易感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人们没有闲暇停下来思考、沉淀的社会。这些食材菜谱,刺激的不止是我们的视觉和味蕾,还有人们内心尘封的记忆。就像动画片玩具能刺激80后的童年回忆一样,这些美食,可以刺激全部中国人的群体记忆。

  以前三十年的状况,中国只对世界输出劳动力和廉价商品,没有品牌,没有文化,没有价值观。世界早认可了中国的GDP,但也长时间仅停留在认可GDP的水平上。作为发达国家,他们在现代文明中领先了几百年,自然很骄傲。对你经济的崛起,有着些许羡慕嫉妒恨,和大部分的不屑——牺牲环境,牺牲人力,牺牲未来地在冲GDP,这没太多好值得尊敬的,我依旧觉得我们活在自然享受中,你们中国人活在苦命瞎奔中。这思维存在一天,西方大众就只会消费中国的廉价货品,而不会对溢价的文化产业、奢侈品、各种品牌产生足够兴趣,我们就会总被动地处在心理产业链下游。

  是我们没有文化、生活方式概念这些东西么?显然不是。西方主流文化几百年上千年历史,我们随便拽一个诸子百家出来就是两千年。没有文化底蕴,《舌尖上的中国》怎么会在国内、华侨、世界产生这么大影响?中国绝对有迥异于世界主流文化的优秀生活方式,而这也足够吸引世界。可这些东西,是少之又少。不仅让西方人没法了解,更让我们自己开始忘记。有时年轻人并不知道,这个国家其实多么博大精深,多么可爱,多么值得去爱。对国人来说,很多时候并不需要一些虚构的偶像,或者念稿子似的高大全说教,或者小题大做的各种渲染事件,才能让大家爱上这个国家。这个国家本来就有太多可爱之处,只要你能充分挖掘它们,就算餐桌上的肉菜面饭,也能足够让小孩子、老男孩,和世界各地的华人心生温暖,凝聚起向心力这个东西。

  而更广义的范围上,我们办奥运,办世博,在时代广场做广告,宣传中国的国家形象,这些都很好。但很多硬性的东西,GDP、摩天大厦、阔绰手笔,可以让老外羡慕,未必会让他们喜爱。像《舌尖上的中国》一样展示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精致,却更加有吸引力与亲和力。一个陌生人,如何爱上一个自己祖国之外的国家?不是因为钱、楼、工作。那些可以成为淘金的理由,但真正会让人产生情感的,必然是它独特的文化与生活方式。

   蔡明自留地“蔡园子”(点击进入博客圈),欣赏铸造生命力的家居,阅读大师心灵的设计,把玩优雅刺激的时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