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曾是北京第一批摇滚fans

(2009-07-08 09:21:00)
标签:

杂谈

博洛尼

媒体拍片

分类: 生活·心情

  同事整理了最近媒体采访拍的照片,说我笑容多了。其实笑容一直有,只是采访少了而已。九朝会上个月全盘试营业,科宝电子商务网站正在筹划。我和公司其他同事没什么不一样,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计划排到日历可见的未来;除了工作总结,基本没有回头看的时间。等到拿到这些照片时,才发现它们可以完全应一个标题:40而立——从中科院下海做生意起,原来已经这么多年了。

 

我曾是北京第一批摇滚fans 我曾是北京第一批摇滚fans

 

  上周去凤凰网做节目,被问到很多青年甚至童年的问题。说了很多事情,核心是一个:这40年来,我骨子里一直,是个对新鲜事物充满渴望的人。

 

  小时我妈是图书管理员——哪些朋友有相同经历,比如家长是图书管理员、单位图书馆可以随便借阅,可以回想一下彼时场景——基本什么书都可以看。我看得最多的是名著简介。一本书里有600本名著介绍,都啃透了以后变成班里小小文学通,哪本书谁是主人公什么剧情如数家珍,别的同学以为我把这些书全都翻阅一遍,佩服得不得了。其实真细算起来,那估计得从两三岁就开始读世界名著。

 

我曾是北京第一批摇滚fans

很多朋友说我偏好Armani,其实也并非执着于此。

只是我挑上衣一般有三点:1、肩要软肩,不是像西服那样的硬肩,而是溜肩;

2、要收腰;3、细袖管。而这三点,正好是Armani大多数衣服的特点

 

  小学二年级班里去颐和园,老师带我们到珍妃井,典故讲述一遍,全班走人,唯独剩我一个,看着那口井发呆。我倒没想跳进去之类的事情,只是在想她是不是还可能活着,和这么小的洞怎么跳进去的。纯理路上说,珍妃生于1876年,活到1978年是有可能的。至于井口大小问题,也有人说是后加的。我感兴趣的其实是那个历史场景的重现,当时呆立在那里,也是陷入了漫无边际的遐想中。

 

我曾是北京第一批摇滚fans

 

  我的这些好奇心、怀古心,是在文革刚刚结束的年代产生。客观来说,那是一个信息、知识极度贫乏的年代。越贫乏越渴望、越好奇。值得庆幸的一点是我生在北京。在那样的年代,北京仍是接触国际文化的桥头堡。任何形式的艺术,都会先在北京被展示。85年Wham乐队演唱会,是北京第一次批准流行音乐会。这个英国乐队当时的地位是很高的,我特别感兴趣,从他们要演出的消息传出,就跟现在的娱记一样,开始全程跟踪事态发展。演出当晚,我没钱买不起门票,但还是从家里骑着自行车到了场地,在外面站了俩小时,直到演出结束。当时外面有一群我这样的人,根本听不到里边唱,但都非常兴奋,互相聊天、交流摇滚,完了再跟着散场的人群离去。(也许那种感觉,就像今天迈克尔杰克逊追思会上,即使没有票的普通人,也希望在现场周围游荡)前一个时代造就的心理鸿沟,和里边盛着的好奇心、求知心,急切需要下一个时代来填充。

 

我曾是北京第一批摇滚fans

在新中式样板间的拍摄。研究非皇家、非民俗的士大夫儒雅文化,

在现代中国的审美体现,也是我一大好奇心。

而到九朝会的设计时,则更多了责任感与使命感

 

  以前和石康做一个节目时,和我们同龄的一位说我整个一活宝。因为八十年代中期,我追摇滚、跳霹雳舞,以当时视点来看,是很难想象的生活。他应该是生活在上海,所以也难怪他不能理解。仍然是因为北京,在两个时代交替时成为了桥头堡,才让我机会最先接触到这些鸿沟填充物,做出很多人当时干不了的事。

 

我曾是北京第一批摇滚fans

 

  这一切好奇都在美国留学时最终爆发。看到欧洲橱柜展、单身冲向德国意大利、回国开始做设计型整体厨房——那个故事被媒体写过很多次了。那时,我不是被吸引,而是被台风“卷入”一样投入隶属于时尚产业的装饰业。10年来,我的好奇心不停地被满足着。家具无法满足,就进入艺术;西方不能满足,就研究东方。直到现在,这一过程还在不断地重复:我们在做科宝电子商务时,我还在研究,为什么这么多家居网站会倒闭,为什么开心网能吸引足够多的人停车偷菜。

 

  而所有这一切,已经持续了40年。

 

我曾是北京第一批摇滚fans

 

  到这里照片也放完了,也不用说10年,5年后再整理一批照片,应该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因为时代仍在剧变,追忆似水年华这件事,也就有了意义。

 

  蔡明自留地“蔡园子”(点击进入博客圈),欣赏铸造生命力的家居,阅读大师心灵的设计,把玩优雅刺激的时尚。

   蔡明推荐文章:

 

    致不想把婚假用来做监工的装修懒人

    做当代士大夫不是要当宅男

    世博展馆完美“出卖”了各国性格

    中国会在艺术还是经济领域先跨入主流?

    别把当代艺术贬值赖到金融危机

    何必非要站在道德层面批判奢侈品

    乱世出英雄 时势造设计

    09年国际家居潮流风向

    在意大利艺术区看中国设计

    周年祭

    09年最嘻哈的家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