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当代士大夫不是要当宅男

(2009-06-30 17:32:36)
标签:

士文化

九朝会

生活方式

休闲

  有朋友看了媒体报导,说我是个中庸之人。为什么呢,因为“九朝会不做皇家宫廷,也不做纯粹的民俗,而是其间的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文化”。掐头去尾取中间,你不中庸谁中庸。

 

  我来翻案了。第一,这段话我说过,但限于昆曲等文化、演出内容。第二,九朝会也是有宫廷(慈溪104年前,公元1905年摆的万寿无疆宴就会在这里重现)、有民俗(我跟好几位民间手工艺大师都有合作,有一位的师傅糊天安门灯笼、祖师爷糊清朝皇宫的灯笼)的。

 

  第三。即使说到士文化,也完全不等同于中庸。恰恰相反,它是一个足够特立独行的文化。我想让更多人体验士文化,1、因为它快灭绝了,物总以稀为贵;2、因为它真的美,有韵味的美。3,很多人并不理解士的文化,甚至认为那种归隐、避世心态,其实就是宅男思想。我把魏晋时期士的几个特征拿出来,大家对比一下现代生活,看看如果你能够吸收士的精神,是否会让生活更多一些情趣。

 

  一、经济基础

 

  这点不算士大夫们的情趣,而是众多情趣的必要条件。由于那个时代的门阀制度,士大夫们个人经济情况大多良好,开一个party,多能宾客满座。大家熟悉的孔融,家里“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汉末开封名门之后郑公业,董卓迁都长安民不聊生之时,他还能“日引宾客,高会倡乐”。即使是归隐山林派,陶渊明这样的自给自足人士,有个菜园就好。但更多的豪饮狂放之士,他们可是不干农活不做饭的。酒钱饭钱,是靠着那个年代对普通人来说吃不完的老底供着。

 

  士大夫们有了深厚经济背景,才可以专心于钻研精神文明。每天陶醉于柴米油盐,不是一定不能出玄学大家,但必不能成就这一个时代的文雅风骚。当代的白领小资中产富翁们,如果你的经济基础,已经可以满足你需要的生活标准,那么我们不妨继续往下看,追寻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二、养生有方

 

  养生,严格来说是极具个人主义色彩的项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不算养生。但士大夫们的养生,又不是完全是追求“长寿”与“健康”,因为老庄思想深刻影响着他们。他们的养生,在于追求精神上“内在的自足自乐,不为外物所累”。竹林七贤中,酒鬼、瘾君子、愤青都有,没一个追求健康的单纯“养生”者。比如嵇康,他追求的是“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形神相亲,表里俱济”。明显一位内外兼修,尤重内涵的高人。

 

  现代人的生活中,最缺乏的是思考,因为这是一个在经济社会效率不高的举动。没有时间所以不思考,很少思考所以更空虚,越空虚就越需要用金钱来填充,恶性循环由此形成。我们未必每人都要想清楚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但当财富到达一定程度,量的变化对满足感的影响变小时,不妨精心思考一些你总以“忙”为理由而放弃的问题,它们在此刻对你生活幸福的边际效用,将会非常大。

 

  三、避世思想

 

  士大夫的避世,不全是出于我们一般认知中的“政治原因”。虽然在三国两晋的动荡时代,这是一个主要原因,但还有他们内心以个人为中心的人生境界。士大夫们认为这种“自得其乐”的避世生活,是值得用生命寄托的。他们追求“幽居恬泊,乐以忘忧”的生活,必要条件是自己胸中有丘壑,见识、资历足够丰富,思想足够浩博,因此才能在与社会减少接触时,仍能保持自身的情趣和生活品位。他们不是大门不出的宅男,而是阅尽沧桑的智者。

 

  我认识的年轻人中,有不少都怀着“40岁前拼命挣钱,40岁后归隐山林”的想法。这种生活方式完全没问题,但你应该明白,金钱并不是你赖以归隐的全部资本,如果真的这样,恐怕这种归隐会在几年内变得空虚。当你充分了解这个社会,有了可以与之匹敌的智慧后,归隐就能成为一个好的选择。当然,有了这种智慧,你也就未必一定要认准“山林”。大隐隐于市,完全可以做着自己的日常工作,不断寻觅都市或乡村中能带给你感动、恬静、共鸣的地方。

 

  四、山水情结

 

  别墅从魏晋南北朝时开始盛行,彼时的士大夫,一般都有田园或别墅,而且多像谢灵运一样有欣赏自然美的精神。把山水当做诗歌、画作主体,也是南朝开始盛行。七贤要在竹林里,名士要在兰亭中,这些都是士大夫怡情山水的表现。

 

  对现代人来说,这一点倒是得到了广泛认同。在追求逃离都市这个主要目的时,不妨也多体会亲近自然、天人合一这点的妙处。

 

  五、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的欣赏创作,成为生活一部分,大致东汉中期开始。崇尚文学在那个时代成为一种基本社会价值观,也就是说,你可以直接了当教育孩子“要好好读书作文”,而不必说任何理由。艺术同样。魏晋时期的士大夫,人手三门功课:音乐、书法、围棋。嵇康有《广陵散》,王羲之有《兰亭集序》,这个时期瑰宝无数。围棋更是被士大夫们雅化,看它的几个别名就知道:“手谈”、“忘忧”、“坐隐”。士大夫们钟爱的“清谈”,讨论老、庄、易这“三玄”,基本内容包括人物评论(辩论+八卦)、艺术雅谈(学术交流)等,围棋也是最佳辅佐对象。两晋时的名士,就是一面清谈“应答如流”,一面围棋“不辍”,潇洒自如,展示过人才华。

 

  现代的白领们,太多属于有知识没文化。在他们的专业领域,他们学到了足够精神的知识,不论电脑、医学,还是广告。但在人的层面,他们又欠缺这些文化艺术,让自己能生活在一个更具美感的世界。

 

  这些不是士大夫的全部特征,他们的全部也未必都好。但取精华去糟粕后,确实能借鉴一些东西到我们的生活。文雅风骚、智慧潇洒的生活方式,似乎已经离我们太过遥远了。

 

  蔡明自留地“蔡园子”(点击进入博客圈),欣赏铸造生命力的家居,阅读大师心灵的设计,把玩优雅刺激的时尚。

   蔡明推荐文章:

 

    世博展馆完美“出卖”了各国性格

    中国会在艺术还是经济领域先跨入主流?

    别把当代艺术贬值赖到金融危机

    何必非要站在道德层面批判奢侈品

    乱世出英雄 时势造设计

    09年国际家居潮流风向

    在意大利艺术区看中国设计

    周年祭

    09年最嘻哈的家具

    在米兰享受4种设计型SPA

    H&M 时装杀手的时尚哲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