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当年美国有本讲KKR收购RJR Nabisco的书叫《门口的野蛮人》。现在这个词正好可以用来形容中国此起彼伏、遍地开花的人民币基金。在中国的PE圈,每一辆咆哮的战车后面都贴着一个标签:“注意,野蛮人出没”。
下面用第一人称的口气模拟了一篇“野蛮人”的谈话。基本思想都有出处,但谈话本身则是百分之百虚拟,对不对号随意。
我们这家人民币基金不分什么GP、LP之类的,哪那么多P啊!就是一群朋友,都是有钱人,每个人拿出几千万不算什么,平时山吃海造的比这多了去了。怎么赚的你别管,反正不是银行里抢来的。
找项目这事不难。我们先从证监会的朋友那边想办法了解什么样的企业容易过会。以前好多都是五道口的兄弟,再说这又不属于什么秘密,他们都愿意告诉我们。然后就是利用各种渠道找到那些每年能有两三千万利润的、行业对口的企业,节能减排热就看环保,传统服装上创业板难就赶紧绕开。企业有些是地方政府介绍的,有些是朋友推荐的,有我们自己挖掘出来的。我们也雇了一些北大清华的学生,他们也有同学去了别的PE或者VC,私下里一聊也就知道了那些有名一点的基金公司都在看什么。
接下来就是直接把企业的老板约出来吃顿饭。我们又没名气、又没有业绩,为什么人家还肯见我们。因为我们能约到他们最想见的、能直接影响他们能否顺利上市的人。我这么说你明白吧?有时候一顿不够就分开了再来一顿,这次是这一半人,下次是那一半人,两顿饭吃完了,将来上市前景如何我们也就都心里有数了。
这个时候通常好一点的企业都已经有不少VC、PE在谈了。但那都没关系,我们有我们的秘密武器。第一,我们不太在意价格,我有80%的把握可以上市拿到80倍,你顶多才有50%的把握,我们差出这30%的几率乘以80倍,你说我们有没有价格空间。第二,我们基本不做尽职调查。整那玩意干嘛啊?都是花拳绣腿,国际大PE自娱自乐的东西。我们想办法到税务局调出它过去的报表来一看,大概心里就有数了。都是民营企业,如果报表上已经有了一千万利润,你说他真实的利润还不至少得有两三千万?
如果万一投进去以后发现企业没有想象的好,也没关系。上创业板的企业利润造假的也不是一家两家,现在人家“四大”也许是真忙,可国内这帮会计师事务所还不是随便给点钱就可以帮你一起把利润做得漂漂亮亮?各行各业都得吃饭,他们这碗饭现在就是这么个吃法。
当然,人家具体做事的人也不是白干。股改的时候券商啊、会计师啊,所有相关的工作人员都要照顾到。其实无非就是让他们便宜地入点股,有时候还不用他们马上掏钱。小到几万股,多到上百万股,等公司一上市他们也自然跟着就发达了。你看到媒体爆出来的国信证券的那个经理,那算什么啊,比他们拿得多的多了去了,你查得过来吗?
整个投资过程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还是“过会”。但其实我们拿到发审委打回来的问题后基本也就心里有谱了。如果就问了几个问题,成功过会基本问题不大。如果问的问题很多,那就得赶紧想办法做工作了。
有人说我们这种投资是野路子。那又怎么样?我们从来没说自己要投伟大的企业。你们外资有本事去找中国的苹果,我就来俩能卖出钱的梨就成了。我们只投那些我们能确保帮它在一两年内成功上市的企业,它未来伟大还是伟哥和我没关系,全中国的人民币PE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投这最后一榔头,你们洋文叫Pre-IPO。你说我们这策略不比你们那些大牌基金清晰?
我们赌的就是这两年。至于以后创业板会怎么样,你问我我还想问你呢!
媒体上老说我们PE腐败。我们又不是官员,我们怎么就腐败了?不就是趁火打劫赚点钱吗?可这钱你不赚自然有别人赚,哦,我去把手洗干净了一切都按规矩来,回来一看你们把金都淘走了,我手再白也不能放嘴里当饭吃啊!
以上是我杜撰的野蛮人谈话记录,下面是我的几点思考
1.
2.
3.
4.
5.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节日快乐。如果把今天的人民币基金行业比喻成一个粽子,当你层层剥开之后你会发现:叶子里面裹得不是糯米和馅儿,而是某些人的馅饼和更多人的陷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