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五接受了北青周刊首席记者王江月的采访。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记者,采访前该做的功课做了,聊起来就很舒服。采访中谈到我在哈佛商学院(HBS)的日子,很自然也就聊到了“哈佛商学院喜欢招什么样的学生”这个问题。
起码在当年我申请的时候,当时的入学申请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申请表,包括对8-10个具体问题的回答,其实每一个回答都是一篇小作文);推荐信;面试;最后才是大学本科及GMAT的分数。就我的理解,在招生办的考察体系内,分量最重的是那8-10篇小作文及推荐信,而分数所占的比重最多不超过30%。
之所以那几篇小作文那么重要,是因为它们最有可能相对准确地反映和折射出一个人的潜质。那么,哈佛商学院负责新生录取的考官们最希望从那几篇小文中看到些什么呢?
我不敢说我的理解一定正确,但我的理解是--
n
n
n
n
总的来说,哈佛商学院会比较喜欢有性格的人。举个例子:我们这届有个同学在拿到MBA后,心血来潮,放弃了好几家投行的高薪聘用,背上背包骑着摩托穿越非洲大陆,走到哪住到哪,教非洲小孩读书,两年之后回到纽约创办了一家对冲基金,今天早已在业界功名成就。如果当时HBS知道这位老兄后来走过的生活轨迹,他申请十次还是会被录取十次。
最后顺便说一句,按照我们有些同胞的思维逻辑,如果作文那么重要,靠东抄西抄或者找人代笔是不是同样可以蒙混过关?
完全不是!用80个字蒙人是容易的,用八千个字蒙人是困难的;写一篇蒙人是容易的,写十篇蒙人是困难的。你东抄西抄,人家天天就是干这个的,什么没见过,你能抄出花儿来?你找人代笔,人家招生办的官员看的不仅仅是文字而更多的是文字后面所能折射出来的那些思想和性情;而带笔的人如果真有文字后面的那些东西,也就不需要或者没时间给别人提供代笔服务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