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小吃街
台湾的小吃很有名,也很独特。这从21日台北的九份老街和后来的“六合夜市”都可得知。台湾的小吃街和北京王府井的小吃街非常类似,只是销售的饮食有所差别。
王府井的小吃街更多展示的是老北京的口味,而台湾的小吃则更多带有台湾岛的水果之乡、海鲜产地的味道。比如我比较爱喝的木瓜奶,其味道之香甜,那是在北京也难以品尝得到的。
两地的饮食虽相隔万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哟!那就是煎炸食品和动物食品太多。从这点上看,大陆与台湾也是同根同源、同祖同宗的哟!只是油炸食品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不健康的垃圾食品了;动物食品再经煎炸,也是不利于人体吸收的,对人体健康也只有害而无利。希望海峡两岸同胞在继承中华传统美食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共同繁荣兴旺中华美食,使其美名天下哟!

在九份,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台湾的素食馆与养生馆
在没去台湾前,常听人讲,台湾的素食馆很多,所以便抱着一种学习和了解的愿望启程了。但到了台湾,并没有见到传闻中所说的有那么多素食馆,在旅游车中,我瞪大双眼,仔细找,想从身旁一掠而过、琳琅满目的店铺中找到一家素食馆,可是我失望了,只在傍晚的台北市区中,发现了一家孕妇餐馆。谁都知道,孕妇照料起来满麻烦的,不知此家老板会是怎样的一个耐心与细致。若在大陆,绝不会开这样的餐馆。因为谁都怕惹麻烦,店开不成还惹气,弄不好连店铺都给砸了,陪本带吆喝的生意没人做。
素餐馆找不来,我的饮食便成了问题,只好告知导游,我吃清真饭吧!在饭食入口之前,先让同桌的人将上面的荤食拿走,我分享他们的素菜。
台湾人讲养生吗?这个问题只听第一任导游邱宏彦先生讲过一些。他讲台湾人的饮食讲究“三低一高”,即“低盐、低油、低糖”,“一高”即高纤维。并告诉大家,他家做汤从不放盐,很淡。他讲:大陆的人到了台湾告诉他说:“你们做的汤比太平洋的海水还淡”。估且不说太平洋的海水是否真比台湾的汤还淡,只是就这个问题,我团带队的领导也提醒大家多带些榨菜,以防口重的人吃不惯。可到了台湾,我们所带的榨菜并没有派上用场,全部原装返回了。可见众口难调啊!不能以点代面。这点台湾的邱导可要明晰哟。
邱导告诉大家,台湾人多爱运动,下午3、4点钟后,山上、街心花园、健身房里尽是爱运动的人。这是台湾人包括他母亲在内不显老的原因。
下午3、4点钟后,健身房里是否有健身的人我没有看到,但公路上我也很少看到健身的人,到是车水马龙的车辆和骑摩托的人却不少。
不管怎样,邱导所讲的“三低一高”的饮食规则倒很需要向中国内地的老百姓提倡,这和我们中医专家所宣讲的膳食平衡是相吻合的。
既然台湾人这么讲养生,想必生“富贵病”的人一定很少了,可后来做我们导游的潘德华——一个看上去只有三、四十来岁的年轻人,却告诉我们,台湾像他这样年龄的人,身体并不怎么好,他就有高血压的毛病,严重时差点做不成导游了,可见了解什么事情也不能只听一家之言啊!
4月26日,我们返回台北。在路上,又去了一家养生馆。那里陈列着一些养生食材和和器材。
我大略看了那里的养生食材,是按木、火、土、金、水分类,然后再讲哪类食材治哪些疾病等……我虽身为中医养生指导师,但深知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治病,一讲因人而宜;二讲整体调理,对于这种一类食材能治多种病的做法,我只能说不敢苟同。
看来,中医养生还需要扩展和交流啊!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呀!应该惠泽到祖国的四面八方,包括祖国的宝岛——台湾同胞。

台湾的养生馆

台湾人也很注重养生

养生产品

台湾的街头巷尾
台湾的街头巷尾,特别是旅游区里,往往是卫生间的地方。他们称其为“化妆室”——一个很雅致的称呼。

台湾的“化妆室”
他们的化妆室,设施大多数都很讲究。在士林官邸,我特意照了几张照片。
那里有专人负责的责任表。上列负责人的姓名。化妆室的每一间坐便间和蹲便间都相间排列,内设放背包的木板,颜色与门和室内其它颜色相符合。他们的冲水设施并不都很先进,有的甚至还很陈旧,相当于内地六、七十年代的拉绳冲便器。但这些应用设施都具有一个特点:就是都注意到了“节水性能”。按理讲,台湾四面环水,恐怕最不用担心的就是“水源”问题了,但他们却没有这么想。这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真值得大陆的有关方面好好学习呀!
坐便器是给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准备的,旁边有起来的扶手,每间化妆室大部分都有卫生纸,很少需要自备卫生纸。老年人的坐便间内还设有报警钤,以便有意外发生时能及时报警。
这种细致入微的人性化设施还体现在其它地方:如深夜,火车站会有专为妇女和儿童准备的“母婴候车室”、公交车站会有“站外亲子厕所”等……。

士林官邸内的化妆室很注意环境

化妆室的管理也很严

为年青人准备的蹲便器,旁边有放背包的木板

为老年人准备的座便器,旁边带有报警铃

厕内的报警铃

站外亲子厕所

士林官邸内的环卫工人

士林官邸内环卫箱

一滴水也是珍贵的
相关阅读:
盼望踏上思念路,飞纵千里山——微雨台湾行散记(四)
盼望踏上思念路,飞纵千里山——微雨台湾行散记(三)
夏木荫荫锦阳升——浅谈夏季的饮食调节

行迹在白山黑水间(一)
行迹在白山黑水间(二)续
行迹在白山黑水间(三)
行迹在白山黑水间(四)
行迹在白山黑水间(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