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现代化还是异化?
(2008-09-19 15:29:19)
标签:
评赛观赛饮食现代化异化三鹿奶粉事件杂谈 |
分类: 百姓时评 |
“打奶子!打奶子了!”
悠扬的吆喝声已经日渐稀少。
所谓“奶子”,是新疆人对鲜奶的称呼。鲜奶,自然是散装的,刚从奶牛身上挤出来就被送到集市上。如果不够新鲜了,就只能做成酸奶疙瘩。
关于“奶子”,还有一则笑话。据说内地人到新疆,居住在宾馆,早餐时问服务员都有什么,服务员答:“馍馍、奶子。”内地人很纳闷,怎么吃早饭还要“摸摸奶子?”有两个版本,客人是男性,服务员是女性以及相反,结局可想而知。
现在大街小巷里面很少能看见卖散装牛奶的,向牛奶公司订散装牛奶的也越来越少。像 贾平凹先生《废都》里面,把奶牛牵到都市,由消费者直接饮用的情节,恐怕后无来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乳制品行业的高速发展,使作坊式的鲜奶制售几乎没有了空间,而卫生部门对散装鲜奶的严格检验,更是把传统的牛奶消费方式挤到只有乡村牧区。
十几年前,广告狂轰滥炸,我们逐渐相信,传统方法挤出的牛奶容易受到细菌污染,是很不安全的。但顽固的老人不这样认为,他们说,祖祖辈辈就是这么喝牛奶,还不就这么过来了?所以对于政府禁止销售散装鲜奶的做法深为不满。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小农生产向工业化方向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不管你赞同也好,反对也罢,“打奶子了!”这样的叫卖声从生活中逐渐消失。
然而,三鹿奶粉事件的延烧,使人们不敢再相信乳制品行业的安全性。不知道传统即是落后,现代即是先进的定理该如何来求证。传统的方法,也许容易污染,但也容易辨别。牛奶在采集过程中可能沾了一些细菌,及时烧煮,多煮一会儿,问题并不大。如果已经变质,烧煮的时候结块儿,自然就不能饮用。但现在的乳制品,无论包装多么精美,品牌名气多么响亮,你不知道“采用新技术”添加的“人体必须营养”究竟对身体有没有害处。
想起土鸡来。多年前,工厂式养鸡发展迅猛,几乎转瞬之间,营养配方饲料的肉鸡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而来,只有交通不便的山区乡村还残存土鸡。现在,连在农家乐吃正宗土鸡都成了奢望。在饮食行业里,从最初级的种植养殖产品,到初加工精加工,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各个环节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到了消费环节,人们追求新奇、营养,加入的辅料越来越多,而离天然却越来越远。当我们的食物已经不再是农产品、畜产品,而是精致的工业产品的时候,饮食还是饮食吗?
从大米里认识石蜡,从火腿里认识敌敌畏,从咸鸭蛋里认识苏丹红,从生姜里认识硫磺,从木耳里认识硫酸铜,从猪肉里认识瘦肉精,从奶粉里认识三聚氰胺……所以有时想,在饮食方面,现代化究竟是进步还是异化?欧洲人视基因产品为洪水猛兽真的错了吗?纯净水改变人们的饮水方式究竟是祸是福?奶制品行业整顿以后,下一个爆发出来的会是什么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