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奇:情绪的盲点往往给投资者带来灭顶之灾
彼德.林奇在十三年的职业投资生涯里,使他管理的“麦哲伦”基金成长了几十倍,为投资者带来巨额收益,他个人也成为了与巴菲特齐名的投资大师。【赟注:林奇仅有短短的十三年职业投资生涯,不敢持续战斗。其管理的“麦哲伦”基金13年增长近27倍,年均复利高达29.2%】
1987年,对于他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份。在那时,他凭直觉主观的认为当时的股市在短时间内不会产生巨大的波动。因为全美国的经济都在稳定的向前发展,股市也在波澜不惊中持续着一个乐观的态势,全美国的民众都对自己国家的经济抱着十分乐观的态度。在这种乐观的气氛中,林奇的情绪也受到影响,他也同样认为股市的未来是美好的。
于是,他大胆的进行投资,在他的基金配置中几乎满仓,而他自己认为,不会出现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于是就放心的出门度假去了。
结果,就在他高高兴兴的度假的时候,股市突然出现暴跌,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甚至一时没有缓过神来。紧接着,他就接到通知,他的基金被大量赎回。为了把手头还在迅速下跌的股票变成现金,他只好不停的变卖股票,结果这一举动又使他的投资变成了恶性循环,他把该卖和不该卖的全部一股脑的卖了。结果,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为他不合理的情绪波动付出了高达10亿美元的代价。【赟注:人性的弱点就这样,在想当然又极度投机的情况下不受情绪波动那就奇怪了】
2.
林奇:投资需要谨慎,更需要理性
1974年,彼德.林奇因为业绩突出而被调任为富达公司的投资研究主管。刚刚上任时,他还能保持以前的做法,既理性又认真地去做调查研究,但是没过多久,彼德.林奇就因为工作过于忙碌而放松了对投资时机的调查研究。
后来的事实证明,不能够既理性又认真的对待每一次投资时机的投资者,注定是会尝到失败的苦果的,甚至彼德.林奇连这样的投资大师也不例外。因为没有听从同事的忠告,所以最终导致了他在投资市场上第一次惨重的投资失败。
1975年,彼德.林奇决定收购达拉斯的一家钢铁公司,但是他的这一决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因为这公司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比较落后,生产的产品质量也不是很好。再加上国际市场上钢铁的价格出现了非理性的飞涨,导致这家公司的收购价格偏高。可是,彼德.林奇却认为,国际市场钢铁价格出现了非理性化的飞涨,是从钢铁市场的一个侧面发出信号,预示全球的钢铁需求将大增,此时进入钢铁领域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收益,这是一次非常不错的投资机会。其实,这次国际钢铁价格出现飞涨,并不是因为全球钢铁的需求量增大,而是国际炒家出来的。
但是,由于彼德.林奇在公司的表现一直优秀,所以公司的高层还是支持他。于是,彼德.林奇力排众议收购了这家钢铁公司。但是结果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收购来的钢铁公司不但没有为富达公司赚取一分钱,相反富达公司还赔了将近300万美元。虽然300万美元对实力雄厚的富达公司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对彼德.林奇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投资大师也会犯的错》)
延伸阅读:
《巴菲特犯的错:过度自信与忽视波动》
《格雷犯的错:自信与贪婪pk情绪盲点》
《重温美股几次大股灾
“黑色星期一”跳水23%》
《香港几次大股灾 1973年跌幅高达91.5%》
《张东伟:A股4次大熊市回忆录》
《最勤快的大师林奇成功之法——死多头!》
《投资大师林奇的投资特别智慧》
《投资大师林奇应对大跌的三个办法》
《林奇大师的投资心得之总结》
《林奇大师如何面对股市大崩盘?》
《林奇大师如何评价专业投资者?》
《林奇大师的勤奋调研与喜爱中小成长股》
《林奇大师认为在股市赚钱几个大要点》
《林奇大师:如何挑选基金?》
《林奇大师对投资的四个忠告》
《林奇大师长线持股观》
《林奇:0增长行业常出牛股与远景公司和高增长行业仅是讲故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