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咱们从中部的塌陷开始聊的,中西部还是很多的欠发达的地区,您是来自于革命老区红安,有很多这样的欠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怎么发展,走哪条路,难道是吃政治饭吗?他们有什么好的选择吗?
罗天昊:中部以及后发的地方,要做的最大的事情是工业赶超。工业赶超是比较尊重现实的。我刚才说的二产,未来十年以内,还是整个国家的主导产业。作为欠发达地区,首先要追平跟东部,也不是说完全追平,现在就算是美国,也是有地方差别的。但是我们可以追得基本上差距缩小到某一个限值下,达到这个程度的话,很多地方都必须要进行赶超战略。产业选择是什么?还是第二产业。最常规,或者说最尊重事实,最老实的选择就是二产。
我跟武汉方面做过交流,我是湖北人,经常关注发展,有一个口号叫“两通起飞、高端崛起”,就希望发展服务业,交通、物流,我分析武汉在国家中的地位,以及本身的产业特点,我特别来给他们一个建议,不应该是高端崛起,而应该是中端崛起,高端突破。从机会来说,发展高端产业和服务业机会优先在于东部,制造业应该是最大的优点。武汉的特性来说,它现在的发展阶段还没到那个时候,高端突破,我们在高端制造业,武汉是一个科教大城市,部分的领域可以突破,基础产业必须要以制造业为核心。武汉后来提出来的口号“中端崛起,高端突破,低端辐射”,辐射周边的一些更小的地方,包括红安。
我一直有一个设想,后来在金融时报上撰文,中国国内应该也形成一个U形的产业结构,这个梯度东部沿海是产业链的高端,广大的中西部尤其是适合开发的地方,是U形的底部,假定中国是一个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国内本身应该是梯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来拉平差距。很多地方的政府现在搞产业规划是不尊重这个事实的。很多是超前发展,一拍脑门说我们要高端,搞高新产业,搞新兴产业,搞服务业,把传统产业视为洪水猛兽,觉得是落后产能,一说到淘汰落后产能,就想到传统产业,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
还有一个老区的一个问题。有很多老区有很多的政治资源,革命当时做了很多的贡献,说俗一点很多人当大官,很多老区的人有这样的定向(思维),国家领导人去看一下,看能不能批一下,给一些什么东西。但是我觉得真正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必须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这次三中全会说了,让市场成为发展的决定性的力量,减少政治干预,通过市场化来崛起。浙江、广东能率先发展起来,也是国家的试验田,从社会的氛围来说有原因的,政治原因比较淡薄一点。更尊重契约,商业文化更浓厚。老区的人未来一个很大的心理上的、文化上的改变,告别英雄主义,告别权力崇拜,我们要遵从商业规则,崇拜交换与契约。这是比较大的改变。
农业现代化比农民进城更重要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一两个问题,不详细聊了。一个是城镇化的设想,这一块,城镇化重点是发展中小城市,对于城镇化这个设想您是怎么样看待的?
罗天昊:你问这个问题是我特别想谈的。现在城镇化有一个误区,虽然城镇化提了四化同步。实际上我们现在主流的学者,包括政府所做的事情,他们担心的一个事情,叫农民工进城的问题,未来要有40亿的这么大的消耗。怎么样实现农民工的城镇化,当然这是一个城镇化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我觉得不是最重要的。包括土地革命,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城市去农村拿地方便吗?土地革命之后,最后的目标一定是土地到底怎么用。那么最后就牵扯出来了,城镇化问题中最大的两个问题,第一是城市的产业变迁,第二农村和农业本身的振兴。后者我们就忽略了,前者我们现在慢慢重视了。农民工进程解决的不是户籍问题,也不是社会保障问题,当然这个东西一定要解决,这个是城镇化的政策问题,而不是战略问题。真正要做的从产业方面落地战略,农民进城,最终实现的一个战略目标是城市产业的迁移。农民进程之后,从产业的角度来解决,农民进城会替代一部分的产业工人,这部分的产业工人再转到别的行业,最后形成一个产业升级,这才是战略目标。
另外一个农业和农村的本身的现代化,不客气的说,中国留下的农村是全面衰败的农村,除了东部少数的农村以及城市周边的原先的农民受惠于城镇化的进程,多数的农民是被抛弃的,中西部大片的农地荒芜,为什么?农业这个产业对于从业者来说是不赚钱的。这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未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农村和农业本身的振兴。我们农村现在存在几个问题,我总结一下,农业价格,我们虽然有补贴,但是价格真的没有放开。美国为什么是全球最发达的国家,金融危机都搞不垮?产业结构非常健全,服务业全球第一,制造业全球前三,世界第一农业大国是美国,从国家来说,搞农业不赚钱,搞农业的是赚钱的,国家是补贴的,但是他愿意做,这就是国家的远见。未来中国不光是农业补贴到了,而且我们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还不敢放开。未来我们要放开,国家还需要投入更多。另外一个还有一个农村的基础设施,公路等等,甚至连厕所都缺少。
另外一个农业本身的产业没有现代化,我们缺少一些食品产业去带动它等等。还有一个问题是农村的社会保障,农民的医保等等都很缺,养老金跟城市不一样。以前有赤脚医生现在没有了。包括很多的方面,土地的利用问题。我们一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半吊子,我们只有承包没有联产的,也制约了农业大规模的生产,还有一个农民的地位问题。我说你是农民,是暗含着骂人的,法律上是没有等级制度,但是实际上是有隐性的,农民在中国现实中实际被视为贱民,这是一个隐藏的重要问题。
农业的现代化比农民进城这个问题更为重要。我总结未来城镇化应该有四大战略目标。
第一,产业现代化,农民本身的产业现代化,进城的那些人,未来对城市产业的改变。
第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不管是留在农村的人还是进城的人,通过城市化的洗礼逐步现代化。
第三,社会权力和组织形态的现代化。
最后一个是价值观的现代化,观念的现代化。我总结有4个战略化的目标,我们现在谈的不是战略问题,而是政策问题。
主持人:城镇化,不是简单把农民放到城里就是城镇化,要解决四个层面的问题,这个农民到底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不重要,主要是解决四个问题。今天非常高兴请到了罗老师,来到现场聊中国规划和发展以及城市竞争方面的问题,再次感谢罗先生,感谢网友收看新浪网上大讲堂,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