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大讲堂:罗天昊聊城市竞争与中国发展(2)

2013年12月06日15:24  新浪博客
罗天昊认为中部的机会仍在发展工业罗天昊认为中部的机会仍在发展工业

  欠发达地区不适合向高端突围

  主持人:北京上海这些的大城市,就聊到这儿。接下来聊聊中部的发展。东部的发展是比较快的,同时有一个说法,中部“塌陷”了,您是湖北人,湖北武汉算是中部地区,怎么看待中部塌陷这种说法呢?

  罗天昊:中国塌陷是比较现实。我刚才说到改革开放三大战略之一,沿海率先发展,有两大战略跟中部崛起是有关联的。一个是率先发展沿海,另外一个是外贸立国。沿海生产的东西,首先第一个是运到欧美去,因为我们的产业跟欧美互补。我们的资源交换,中心不在大陆。美国为什么成为了一个均衡发展的国家?内需对经济的贡献达到70%以上,因为很多消费品在国内消化,最后的结果是美国的中心芝加哥成为了资源交换的中心,中部崛起需要这种大势的。

  我们的湖北、河南是中国真正的经济版图的中心,但是发展和东部还是有差距,核心就在于经济结构,更多是跟欧美互补,资源交换没有内陆成为统一,中部就无法成为资源交换的中心。

  主持人:对于中部的城市来说,路在哪儿呢?

  罗天昊: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我们国家崛起以后,城市崛起以后,要尊重常识,第二要坚守。从国家来说,前几年一直提倡要进行产业升级,要发展服务业,发展新兴产业,我觉得有一些方面是有必要。但是为什么这几年经济产业转型有问题?没有尊重常识。从全球领域来说,欧美是属于高新产业的制高点,中国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第二,从二产和三产来说,服务业做得更好的也是欧美。格局短期内无法改变。就国家战略来说,中国不适于向高端产业突围,也不适于对服务业寄予太大的希望。中部的机会在哪里?仍然在于第二产业。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我们不想做世界工厂,我们也想像欧美这样,但是产业链的分工是很难短期内打破的。另外一个从中国的市场情况来说,中国也适合于制造业立国。中国为什么觉得制造过剩?那是假象,问题在于消费结构的畸形,奢侈品流行,成为了世界第二大消费国,马上成为了第一了,我们的中产消费是缺少的,低端消费是很流行的。我们缺少的是大众消费。

  这么一种消费结构是怎么样形成的?是畸形的社会结构,官方公布的基尼系数,贫富差距接近0.5,有一些民间学者认为中国的贫富差距比官方认定的更大,造成了社会结构的不合理,我很佩服日本学者大前研一,他在著作《M型社会》中,几年前就预见了经济危机,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畸形的社会结构导致了畸形消费结构,畸形的消费结构阻碍了产业转型。

  主持人:您有一个观点,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我们国家的能耗,资源的消耗,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第二产业可能会带来的高能耗和高污染的情况,这也是通常传统意义上的观点?

  罗天昊: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这里面有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发展工业是不是能耗很高?这个存在一个问题:我们要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习总书记从去年到今年多次提到转变发展模式,提倡有质量的发展。什么叫有质量的发展?中国的能耗是国外的2.5倍。这个意思不是说不同产业,最后的综合的比较,这个能耗说的主要是工业能耗。

  解决之道不是不搞工业,只搞服务业,而是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有人计算过,如果我们跟美国同样的能耗,我们的大约产值GDP是190多万亿,相当于现在的GDP的4倍,我们现在的GDP总量已经是美国的两三倍了。我们现在不是生产过剩,而是我们存在很多的问题,包括我们的低效高能耗的模式,未来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要降低能耗,转变发展模式。

  另外一个刚才特别的强调,很多人认为,是不是发展工业,就会产生很大的消耗?

  我们不谈能耗,我们谈财富的消耗,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用这个来衡量一下,去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很高的地方,我们几个造城运动的典型,兰州,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是很高。大同也不低。但是我告诉你有一个地方是大力发展工业,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是很低的。这个地方是佛山。佛山是中国最著名的制造业工厂,主业就是工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占到不到40%,去年整个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是72%以上。

  主持人:整个经济都是靠固定资产在拉动?

  罗天昊:说明一个问题,发展工业并不见得就会造成特大的消耗,关键在于怎么发展。现在全国流行的造城运动,最后搞出来是造楼、造房、造公路,在发展速度上对GDP的帐面来看是占便宜的,砸水泥、钢筋GDP上的很快,但是搞工业是长期培育,一个企业从创立到最后发展,现在看到好多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几十年才成长一个企业,是慢慢培育的。企业的设备、厂房等等所消耗的投资,比搞楼这种造城消耗低得多。但是从长远来说,这种拼出来的GDP慢一些,见效慢。造城一个最重要的优点是GDP短期的增速很快。所以说会引起这种模式的风行。

  主持人:现在的造城运动方兴未艾,不少的城市都在搞,虽然有一些鬼城,像鄂尔多斯,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城市在搞,我们怎么看待,或者说造城运动将来会走向何方?

  罗天昊:现在城市发展的模式(应当)是产业、城市、人口三位一体,如果我们的城市人口也很多,产业很发达,如果我们的基础设施太差了,也说不过去。但是反过来,现在更大的问题是很多的城市没有什么人,也没有什么产业,但是却在造城。

  主持人:搞房地产?

  罗天昊:对。这种模式是对资源的消耗是非常大的。这是急需扭转的歪风。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