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方彬教授做客新浪网2013年8月30日,国防大学公方彬教授(公方彬博客)做客新浪网,向网友介绍当前军情、国情,分析一些热点现象及其背后成因,对如何正确认识社会发表了独到的见解,还为青年人人生发展给出了指导建议。以下为访谈实录。
全民关注军事有利于国防建设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新浪网上大讲堂,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当下的军情、国情,还有给予青年朋友一些人生方面的指点。今天非常高兴给大家请到的嘉宾是来自国防大学的公方彬教授,欢迎您,公教授。
公方彬: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公教授曾经参加过对越反击战,到目前为止有著作30多部,代表作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等。今天我们聊的话题也是公教授平时很关心的,就是网络上大家非常关注的,也是一些社会热点和军事方面的热点。
我们先从军事谈起。现在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如果比较世界各国人民,发现中国的人民特别是网民,对军事的话题特别关注,比如南海问题、中日争端、文艺兵的问题,或者部队里有个别腐败分子的问题。我发现中国网民对这方面格外关注,您注意过这个问题吗?中国网民为何如此高度关注军事的问题?
公方彬:关注军事应该是普遍现象,战争是国家、民族最重大的事情,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人更关注呢?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军事软弱,导致国家的百年屈辱,外国入侵很多。军事不强,大国不能崛起,很多人把中国崛起的指标集中在军事领域。所以,每次军事争端发生后必然联想到中国的崛起及其屈辱的历史。所以,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中国只要往前走,就面临着怎样走向世界,如何应对面临的周边安全问题。至于涉及到相关的热点,也都与这个有关系。
主持人:当下网民如此关注军事的话题,其实是正常的,不是我们过度关注军事或者国防这一块的热点问题。
公方彬:对,我参加过上世纪80年代的边境作战,对局部战争牵动着全国人民的目光印象很深,当时大学里喊出“理解万岁”。大学生高度关注国防,这是好现象,全国人民关注国防有利于国防建设。
主持人:另外还有一个话题,就是文艺兵。过去我们说到部队里的艺术家,往往都带着军衔,当然民间习惯了,说是大校、将军等等。比如说李双江李老师,过去我们管他叫将军。现在最新的规定是文艺兵不可以以军衔称呼了。这个问题公众也在讨论。我们到底该不该养文艺兵,或者当下的社会为什么会如此质疑文艺兵的存在?我看到比较偏激的说法,部队文工团就应该解散。这是网上的言论,不知道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公方彬:总政最近发了一个通知,涉及到三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不能以将军来称谓。其实原本就不是将军,为什么大家产生误解呢?与他的(服饰)标志有一定的关系,接近于将军的标志,大家觉得你就是将军。其实原本就不是,这是误解的问题。当然延伸到整个文艺兵的问题,确实最近争论得比较多,我也专门就此做了一个解读。我觉得怎么看我军的文艺兵的问题,确实需要有一个历史眼光。我们这个军队和其它的军队不太一样,西方现代化军队职业性非常强,完全与作战有关的才存在。军乐队存在是因为作用发挥,当年一战的时候,英军乐手吹的军乐直接对战斗有利,直接鼓气。但文艺表演就无法走到作战第一线,不能唱着歌向前进,所以绝大多数国家的军队没有文艺兵。我军为什么历来重视文艺兵呢?因为我军的精神灌输很重要来源于文艺这种形式。革命战争年代,一个《白毛女》演出下来之后,很多战士就英勇地走上战场。就有这样的故事,在延安有的士兵开枪打演黄世仁的演员,因为他恨。西方军人有两大精神力量,一个是宗教信仰,上战场时牧师带着官兵祈祷,士兵恐惧到极点会在胸前划十字架;再就是职业精神,西方很早就强调军队围绕根本职能做工作,就是围绕着军队的战斗力来做。包括西方国家发生灾难的时候,军队上去的比较少。我军不一样,我军承担的任务远比西方军队多。我们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灾难来了参加救援,我军与西方军队的不同及其产生过程不同,直接导致了我们有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其中之一就体现在文艺队伍方面和文艺传播,我们要靠这个,战争年代没有其它的。
到今天,军队的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家开始考虑军队还要不要那么多文艺兵。其实我军一直在减文艺兵。上一次裁军20万的时候我是参加起草建议的,其中也提出来大量精简的问题,因为时代变了。
主持人:和平年代了。
公方彬:和平年代只是一个方面,传播手段变了。边疆的部队,通过电视看到丰富的文艺节目,再者文艺兵不可能到所有的边防部队,做不到。这次总政要求文艺单位每年到部队演出不低于100场,要求变了。不管怎样,我们看文艺兵的存废还是应当理性和辩证。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军队建设也好,社会发展也好,不可能按照1+1=2进行,再者历史这样走来,就一定有现实存在的客观必要性。军队现代化建设,文艺兵多大规模合适?我相信决策部门肯定有研究,这里强调我们所有人都要历史地看,辩证地看。不是说你想怎么样就应该怎么样,整个社会也不是这样。
主持人:所以咱像美国那样完全取消文工团,可能也是不现实的。
公方彬:简单地说,我们不可能完全走西方的道路,因为西方的军队建设和我们不同,不同的军队,完全照搬别人不可能,社会发展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拿西方比,说西方没有文艺兵我们就取消文艺兵。当然我这样说法不是说我们必须要特色到文艺兵大发展,再增加,那不行。
主持人:总量应该保留多少,再决策。
公方彬:要科学论证,决策部门会有论证的。
主持人:说到部队文艺工作者,刚才其实我已经提过一个人物——李双江。为什么?他现在被网民过度关注,大家都在讨论李双江和李双江儿子那些事情,所以李双江受到了如此高度的关注。有些网民想问,包括我也想问,这是不是跟李双江的军人身份有关?您作为国防系统的一位学者,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公方彬:李双江夫妇在这个事情上高度受关注,是最大的热点之一,主要的还不是他的军人身份,而是知名度。其实整个世界都一样,凡是名人、明星、名家,一定受社会高度关注,你承载了社会的瞩目,你的任何问题都被放大和聚焦。有没有军队身份的原因?有,因为军队这个集团比较醒目,社会其他群体的人可能不会如此持续受关注。由李双江的这件事情,知名的本身发展到他的军人身份,进而出现了对文艺单位、文艺兵质疑,实际都是延续下来的。但总体我觉得还是知名度的原因。
讲这个问题我还有另外的一点看法,我很注意网民的想法做法,这件事情过程中一些网友几乎把丑恶的语言全用尽了,这反映我们不够成熟。以我之见,我们可以打着道德的旗号,可以同情弱者,都可以,但是还应当强调理性,这很重要。只要他们夫妇在法的范围之内活动,就是可以做甚至该做的事情。比如梦鸽,作为母亲当然有她的权利,只要不超出法律范围都可以,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所以,网民介入的时候,不管站在什么立场上,我们应该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宽容。我们要聚焦那些知名度高的人,我们要表达我们的意见,但不能愤青化,这样对谁都不好。
主持人:没错,网络成为了很多草根或者是小民的发泄平台了,他在网上的言论可能很偏激或者很有攻击性,但生活中他可能是一个小良民,或者说,网络承载了老百姓发泄的一些功能在里面,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当然刚才我听了公教授的介绍,大家之所以关注这个案件,主要是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位老艺术家,而且基本上全国人民都认识的,所以才会受到关注,其次才是他的军人身份。
说到文艺兵或者军队的腐败,其实很多人关注更多的是军队的战斗力,其它方面只是对战斗力的担忧之一。您觉得中国部队的战斗力怎么样?如果真的像很多网民所想的那样,有一天中日有战争的时候,中国跟日本到底谁高谁下?这也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公方彬:和日本开战能不能打赢?作为军人的回答,很简单,肯定能打赢。这就不是一个战斗力的区分问题。
主持人:态度。
公方彬:是你的态度,你的勇气和价值观的问题。军人上战场,不成功便成仁。军人要敢打仗,能打仗,打胜仗。最近习近平同志提出强军目标,特别强调敢打仗、打胜仗的问题,打不赢的话一个民族由此可能衰落,至少停滞你前进的步伐,这就不是简单一个战役能不能打赢的问题。你看历史上,英国和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对决,一次战役就决定了一个强国的衰败和一个新帝国的产生。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其实未必能经得起一次失败,因为涉及到一个民族自信心的问题。作为一个军人肯定得打赢,别说我上过战场,没上战场也不能考虑打不赢的问题,必须得打赢,不成功便成仁。
当然,我更强调中日应化干戈为玉帛。中日一衣带水,诉诸于战争决非最佳选择,今天国家间的博弈一定程度上超越通过战争解决一切问题的阶段。因为大国在世界文明发展中承担的责任更大,小的国家诉诸战争或许对世界影响不大,大国间发生战争,则是一个灾难,不是一个福音。如果战争无法避免,怎么办?还是要承担。要打赢有两件事要做,一个是加强军队建设,中国欠帐很多,上个世纪我们讲中国要忍耐,现在有人渲染中国威胁论,怎么是威胁?我军长期搞忍耐,那时中国军队多艰苦,我们是走过这样的路,虽然这些年我们国防费投入大一些,但是西方有几十年、半个世纪的国防投入,我们不是这十几年能补得上吗?!所以,我们这一块还得加强。要有硬手段,打胜仗是由条件决定的,没有实力怎么打赢?所以我们国防建设还得加强,一点都不能含糊,军人自身要加强,国防要加强。另一个是民众支持,不是情绪性的,确实是责任的问题,战争来的时候你能不能担当的问题,每个人都需要考虑。国防的强大不是两百万军人的,那是国家的,那是全民的。所以,我们要问有没有这个意志力,有没有精神支撑?二者做好了,打赢日本没问题,打赢所有对中国虎视眈眈的准备侵害中国利益者都没有问题。
主持人:所以打赢打不赢只是我们说说而已,我们要有这样的能力和实力,但是不一定真打,还是要以和平为主。
公方彬:以战争遏制战争,准备战争不是为了战争。
主持人:保持一定的威慑力。
公方彬:我们的军队建设是遏制战争,因为我们追求的是世界和平,我们讲和谐世界,十八大讲“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同志在俄罗斯访问明确强调要“跳出冷战思维”。这些理念说明什么?中国是爱好和平的,我们希望和平,我们不希望战争,但是不要强加我们战争。加于我们战争,我们只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