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大讲堂:刘红庆谈沈从文的人生与思想(3)

2011年12月02日13:56  新浪博客 微博

刘红庆说文化碰撞使沈从文思想更饱满

刘红庆说文化碰撞使沈从文思想更饱满

  精彩语录

  从一个小地方到一个大地方,尤其是从湘西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到北京这样一个大都市,沈从文的感触会更多。沈从文走了19天的路到北京,一出站看到前门楼,他说前门楼我是来征服你的。

  沈从文的独特人生轨迹值得研究

  主持人:现在(许多)知识分子不关注社会,真的是挺让人痛心的,现在光顾着挣钱了。所以沈从文跟现在的公知比是站在民族高度的,而现在很多的公知只是看十年、二十年,或者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跟我没关系,我二十年以后没准就过世了,不管了,沈从文不是。

  刘红庆:对,沈从文所做的工作希望我只是一个铺路石,不是代表什么,不是眼下的利益。沈从文作为一个作家,他并没有在北京买房子购置地产,而是买了各种各样的文物无偿捐献给有需要的人,好多大学都获得过沈从文的捐赠,他买一件文物觉得哪个大学需要就直接送给人家了。沈从文这种无私的精神,的的确确是从民族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

  主持人:大家对沈从文认识最明确的一点,就是沈从文文章的美,就是粉红色的那一段,很多人觉得沈从文文字最美的这一段都是和张兆和相恋的时候写出来的,所以您能讲讲他家庭这方面吗?

  刘红庆:“粉红色”这个词你刚才说的是褒义词,当年是郭沫若使用的这个词。

  主持人:那肯定是贬义词。

  刘红庆:就是他过度地渲染男欢女爱,我觉得这是早年沈从文小说当中的问题,但是不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主流,尤其用这个词汇界定沈从文,导致了沈从文在解放前夕的一次割腕自杀、精神崩溃。即使有这么一个词界定沈从文,沈从文依然没有放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寻。你刚才说的和张兆和的恋爱故事,也是所有研究沈从文、关注沈从文的人津津乐道的。大家市面上能够看到的,可能也是沈从文创作当中为今天人所乐道的一件事情。在沈从文做老师的时候张兆和是他的学生,自己讲课口才又不流利,学生又听不懂,表达又不充分,所以他写了大量的情书。我们今天看到的情书只是沈从文情书的一小部分,是张兆和日记中保留下来的一部分,更多在日本轰炸苏州的时候,张兆和非常喜欢沈从文给她的这部书信保存起来以后放在自己的苏州老家,结果日本人轰炸苏州这些东西就失散了,这成为张兆和非常遗憾的事情。我采访过几位沈从文的家人,大家觉得沈从文这部分情书遗失是沈从文研究和沈从文爱好者觉得最遗憾的事情。但是这些情书确实发挥了它当时条件下的作用,就是赢得了张兆和对他的爱。

  其实张兆和最早得到他几封情书之后,就找校长胡适之说,沈从文是我的老师,给我写这样的信……,校长看看信说人家沈从文没有结婚,你又这么好,沈从文写这些信也是很正当的,他说你父亲是安徽人,我也是安徽人,如果你父亲不同意我可以帮助你沟通。张兆和在校长那儿得不到支持,后来她说沈从文坚决爱我,我是坚决不爱他,好在沈从文一直坚持。这个时候沈从文的痛苦和迷茫,沈从文是不是要放弃在他情书里表白得非常清晰,如果你不爱我我就不在这个学校教书了,我就到其他地方去,我这一辈子也不再爱别人了,我就用所有的情怀来从事工作,把我的工作做好,直到有一天你爱我。 

  主持人:经过刘老师的介绍我们发现沈从文的性格逐渐饱满起来了,他有好几面,有浪漫的一面,有批判社会和思考民族未来的一面,也有逃避现实钻到某一个领域避世的一面,而且他的境界很高,一般人很难达到。沈从文的人生发展轨迹用现在一句话可能叫做乡下人进城,从小地方到了大一点的城市,是这样的发展轨迹。您是怎么看待这种发展轨迹的,或者这种发展轨迹在沈从文的人生里不知道会不会留下一些什么?

  刘红庆:我没有专门思考过你讲的这个问题,但是从一个小地方到一个大地方,尤其是从湘西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到北京这样一个大都市,沈从文的感触会更多。沈从文走了19天的路到北京,在前门楼旁边有一个车站,现在商场,当时那是北京的火车站,他一出站看到前门楼,他说前门楼我是来征服你的。他是抱着对主流社会的向往和干预的斗志来到了北京,两种文化的冲撞使得他的思想更加饱满。

  主持人:您最后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您编的这三本沈从文的书?

  刘红庆:过去我和沈从文的家人就有一些接触,主要是他的两个儿子,当年在沈从文还是小孩的儿子,现在已经变成了两位老师。沈龙珠老师对我帮助特别多,我和沈龙朱老师聊家事的时候,他说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我就继续和新星出版社想合作一本叫做《儿子眼中的沈从文》,从儿子眼中怎么看沈从文的人生甘苦、奋斗、创作,儿子有时候是理解、关心、付出。但是最后当父辈已经离开这么多年以后,儿子可能看得比我们普通人更加清晰一些,从他的视角我觉得写一本独特的书,继续呈现给喜欢沈从文的朋友。

  主持人:最后用一句话或者是几个关键词来评价沈从文的话,您怎么会评价?

  刘红庆:我觉得沈从文说的话是最好的,没有可以超越的,“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主持人:谢谢刘老师今天跟我们聊沈从文,通过您的介绍,我们完全认识了另外一个沈从文,谢谢刘老师,谢谢收看网上大讲堂,再见!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