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周聊中国历史名人的经济生活(3)

2011年09月01日17:57  新浪博客 微博
李开周认为经济自由是精神自由的前提李开周认为经济自由是精神自由的前提

  精彩语录

  一个人想有精神自由,想活得痛快,想不寄人篱下,想不看人的脸色,不溜须拍马就活得很好,前提条件是要经济自由,让自己和家人活得下去。

  精神自由的前提条件是经济自由

  主持人:我觉得挺值的,他所处的年代和前面所谈到的历史名人年代不一样的,他这个年代争的是权力,他把钱花在名利上,还是大智慧,赚到了。过去的人的一些经济思想对今人有什么样的影响,您书中特别提到孟子,说了经济不独立,人格不独立,这句话到现在为止,对现代人有很大的启示的?

  李开周:这本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也是我中心思想,我着重想表达的东西,一个人想有精神自由,想活得痛快,想不寄人篱下,想不看人的脸色,不溜须拍马就活得很好,前提条件是要经济自由,让自己和家人活得下去,这条很容易做到,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选择这么多,市场那么发达,不管你做什么工作,三百六十行,不管做哪项工作,能做到基本稳定,这条还是很简单的。

  主持人:李老师在这里,还想跟您进行一个探讨,把生活活得下去,其实标准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我挣三百块钱也一样能活下去,但是有人觉得三万块钱不够花。您对古代那些名人的经济生活是比较了解的,他们大概有什么样的思想呢?

  李开周:他们不一样,有境界非常高的比如曹雪芹,有境界非常低的比如和珅,和珅把挣钱变成一种刺激了,他的心态跟现在很多企业家不一样,他跟企业家不一样,他在作恶,企业家在做贡献。曹雪芹和和珅是校友,曹雪芹先在咸安宫官学,是八旗子弟的学校,专门让八旗子弟免费入学,还管吃饭,曹雪芹先在这个学校读书,曹雪芹毕业之后没多少年,和珅又进去读书,所以他们两个是校友,这是八卦,如果开校友会的时候,他们俩能见面,因为和珅出身的时候,曹雪芹还没有死,不知道他们俩有没有见过面。

  他们俩思想境界差距太大了,曹雪芹的性格不知道通过读书还是家教得来的,还是天生那种性格,不管在什么经济状态下,不管在过什么样的日子,我们看他写的日记还有写的诗,给朋友写的书信,心态都是很平和的。他小时候在南京过的是醉生梦死的生活,什么都不干,日子过得特别好,标准的富二代。后来到北京,生活一落千丈,家被抄了,没钱了,房子被收走了,他们家有13套别墅,后来一套没有,后来雍正分给他们一套院子,他们家几十口人在那过,又过几年,那套房子也收走了,他父亲也死了,跟着姑父一样生活,又过几年,他姑父把他从家里赶出来了,自己在北京西山租房子住,又娶媳妇,又生孩子。他媳妇是大官家里出来的丫鬟,不会务农,不会做家务活,全靠曹雪芹一个人养着。曹雪芹饭量大,长得又高又壮又胖的人,这种人在北京吃早点,估计没有15块钱吃不饱。(笑)也爱喝酒,又爱交朋友,平时跟朋友在一块吃饭,买单的时候比较多,按照他本人性情推断。他不买房子,租房子也需要交房租。他的心态是今天有钱,请朋友吃一顿饭,但是留着明天让老婆孩子养命的钱留下来,实在缺钱了,没办法,就出去(找钱)。他毕竟是世家大族子弟,虽然家被抄了,但是关系在那放着,通过关系,出去打一段工,那时候打工给一些高官做幕僚,他本人有文学特长,给人代写书信,代写诗文,靠这个养家糊口。他不觉得羞耻,那个时候正途出身的进士、举人是很瞧不起幕僚,他们说那是杂途,正经读书人不去做,没办法才去做。曹雪芹不这么想,我这个钱是清白的,可以通过它养家糊口,他过得很快乐。他晚年是很穷,越到晚年越穷,有一段时间还卖画卖不出去了,当幕僚又当不成,自己在家里扎风筝,拿到集市上卖,当一个手艺人,同时写《红楼梦》,那个时候心态还是很快乐的,挺开心的。我觉得像他的状态通过读书,或者通过品位很高的朋友们交往,把自己思想境界提得越来越高。物欲始终保持在很低的程度,只要我能吃饱,我们家里人能吃饱,基本生活过得下去,我不跟别人攀比,他的朋友里很多人是很有钱的,我不跟他们攀比,只要开心就行了。

  主持人:就是他的境地已经提得很高了。我们要说例子的话,这种名人经济生活的例子真的非常多,李老师在这里说得特别生动,让我们对您这本书《君子爱财》这本书特别好奇了,刚才您大概介绍了一些历史名人他们经济生活的状况,如果我们很多网友感兴趣的话,也请大家来关注李开周老师《君子爱财》这本书,刚才讲的例子只是一个引子,更好玩的故事还在其中。谢谢您李老师,也谢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再见!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