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语录
一个社区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对面三年不相识,这个太正常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这个城市再大再繁华这个问题不解决,不行。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要跟上
主持人:乡下人成不了城里人,它的主要的障碍是哪些?刚才聊了制度方面不公平,或者说扩招考试等等不公平,还有别的吗?
十年砍柴: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城市社区文化的建设没有跟上。现在不仅仅是第一代进城的人,可能觉得城市里面。即使第二代,他也未必觉得城市生活质量很好。因为在农村生活的时候,当然也有苦难,有人和人之间的争夺。毕竟它有传统的秩序,比如说一个村子里,一个家族大家在一起,邻里之间。当然也有吵架,但会感觉彼此很熟悉,安全感。
进城之后人人是一个原子,活在孤岛上,你的痛苦、你的欢乐、你的忧愁……没人搭理你。
主持人:上海(有一个)老太太在家里死了一个月没人知道。
十年砍柴:富士康那么多人轻生,我觉得是因为没有建立好的与时俱进的都市文化。现在主要是社区文化(的建设),一个社区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对面三年不相识,这个太正常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这个城市再大再繁华这个问题不解决,不行,这一问题看起来远,其实很实在。
怎么弥补?比我们发展早的国家有经验教训,就是说有各种各样的社团、社区。像西方,有的是宗教的。
主持人:每个礼拜天做礼拜。
十年砍柴:像中国有的是同乡的,潮汕人、广东人,像到了洛杉矶他们有温暖感。要有互相抱团取暖的机制存在,需要这个。
主持人:这种组织容易被监控起来。(笑)
十年砍柴:我觉得如果法律健全,这种社团存在是正常的,有利于社会稳定。各类民间社团的自治,将来是必由之路。大家在一起,包括同学、同乡,在一起互相安慰一下,就可能不会有那种像富士康的那些孩子,有心理的孤寂感。
主持人:有人出国说我异国文化很难融入,我什么都不认识。有学者说你周末去教堂做礼拜,信仰放到一边,有这样的方式让他融入。
十年砍柴:一种教缘、一种学缘,但这个圈子太窄。还有一种员是乡缘、地缘,就是同乡。将来中国发展,会有很多相互抱团取暖,相互支持这样的文化存在,它会逐渐代替原来乡村的家族的问题。
主持人:对。就是社会的这种小的组织。
十年砍柴:我觉得这个是很大的问题,在我看起码得二三十年。
主持人:打工子女在城里的教育问题怎么解决?
十年砍柴:前不久北京市出台的那个办法非常好。就是到公立学校去读而且不要非得办五证,办五证那些捡垃圾的人办不了。现在像北京、上海的大城市,由于城市户口的适龄儿童的在降低,很多学校生源越来越少。进城的农民工子女进去,这个资源就利用了。
中国发展到今天,尤其大城市北、上、广,他应该有能力在财政上承担。
主持人:真是一些掌权的人的慈悲心。
十年砍柴:第三点,我刚才讲财力和教育资源。第三点也是最长远、最重要的是,不能让这些打工子弟学校永远办下去,它毕竟是过渡的,因为它的条件不合格。你必须让打工子弟跟城市孩子在一个学校一个教室甚至是同桌,这有利于城市的长治久安。
主持人:现在早分化了,官二代、富二代等等。
十年砍柴:从小在一起生活虽然有问题,比如有歧视、有自卑,但毕竟他们在一起,等他们长大了,社会的和解更容易一些。
主持人:很多人想逃离北上广,但是回不去了。包括我,可能春节什么时候回去,我发现我很难融入我过去生长的环境。怎么办?或者为什么。
十年砍柴:我现在很怀念故乡,我也回不去了。一个是你在这里已经有你的事业。
主持人:老家把你当外地人。
十年砍柴:最重要的是,北上广的生活压力再大,但这些超大城市,在中国各项保障措施,特别是竞争环境是最公平的。
主持人:相对公平。
十年砍柴:我是说比较。你要进老家的县城,做什么事得托门子。没有关系好像什么都做不成,但北上广,当然有好多问题,比较而言,北上广真正有本事的人比较容易出来。很多人虽然觉得在北上广压力很大,但留在这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如此。
主持人:时间关系今天只能跟十年砍柴老师聊这么多,有时间可以看看这本书《进城走了十八年》。因为这个话题我们之前没有关注到,通过沟通,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个问题:经济起来了,幸福感怎么就没有呢?感谢十年砍柴老师。
十年砍柴: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