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上大讲堂:孙涌智谈《卡瓦》与60后的奋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0日11:23  新浪博客
作家孙涌智做客新浪网作家孙涌智做客新浪网
  6月9日,作家,知名娱乐圈策划人孙涌智(孙涌智博客 孙涌智微博),做客新浪网,介绍个人阅读与创作经历、长篇小说新作《卡瓦》的内容,并对当下年轻人的择业与成长等,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为访谈实录。

 

  访谈视频——孙涌智:《卡瓦》与60后的奋斗

 

 

  精彩语录

  现在我有一个同学他已经对外宣称他是那个孙浩然,我也是抽取了孙浩然在这个小说里,作为一种符号,代表精神的符号,他也是很能代表那一代人中很重要的群体。

  作家无法回避自己的生活经历

  主持人:新浪网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ceci,欢迎光临网上大讲堂,今天请来的嘉宾刚刚推出新书,是(北京)老孙文化公司总经理,词作家,也是娱乐圈策划人,让我们欢迎孙涌智,孙老师您好。

  孙涌智:您好。

  主持人:这本书大概有30多万字,是在5月28日那一天在(哈尔滨)书博会做的新书发布会,之后在当天晚上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这很难得,因为很少有这样的机会,一本书的发布会可以上《新闻联播》,次日上了《朝闻天下》。

  孙涌智:第二天《朝闻天下》上,余秋雨老师和我。

  主持人:我听说面市一周的时间,(已经)在北京图书大厦榜单前五位,这成绩您应该很满意吗?

  孙涌智:我没想到,确实没想到。

  主持人:先大概介绍一下《卡瓦》书里的内容吧,它的大纲是什么?

  孙涌智:《卡瓦》主要是讲述我们这代人,60年代生人,如果说再特别下一点,因为我是1968年生人,1990年大学毕业,我的时间点从1990年写到2010年这20年,我们这代人从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经历这20年的心路历程,人物命运变迁,大概是这样的过程。

  主持人:您觉得您那代人跟现在可能80后、90后,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孙涌智:我们这代人,可能最突出的一个特点,,1990年到2010年这20年,整个中国社会发生巨变,变化应该是最迅猛,最快速的这20年。但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真正从北方这些城市中感觉应该是90年改革全面开始在中国。我们这代人随着共和国改革发展的轨迹一起成长的这代人。我们这代人,每个人,每个个体人生的机遇、命运变化也都是非常巨大的。

  主持人:这个书更多地算是一种自传形式,因为也是第一人称来写的,剧中的人物,书中的人物也姓孙是不是?

  孙涌智:这个问题我也很纠结,我来确定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阐述作品的时候,几易其稿,很纠结的问题。用第一人称,排除不掉大家有这种感觉,最终之所以选择第一人称,你说的主人公的名字也姓孙,这是巧合吧。现在我有一个同学他已经对外宣称他是那个孙浩然,我也是抽取了孙浩然在这个小说里,作为一种符号,代表精神的符号,他也是很能代表那一代人中很重要的群体,像杨步升是另外一种符号的代表,比较物质的,还有高潮、落雪也是我们那个时代,我们很多男性梦想的那样的女性的一个代表。

  主持人:这本书面市时间非常短,到现在只是短短几周,我本人还没来得及拜读,但是已经有不少娱乐圈或者诗人,这个圈子里文化人看过,这里有水木年华,李健评论《卡瓦》,音乐人李健说,在我眼里老孙都是传奇,《卡瓦》里有答案,看了这本书的读者网友定性成你应该是书中的孙浩然。

  孙涌智:这个可能是因为面对很多媒体的时候,包括读者都会问到这个问题,但是我想说的是小说还是虚构的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的主要特征还是虚构,我也试图用我的人物,代表性的人物能够再现我们这样的群体,尽可能大地,更广泛地去包容我们这个群体的特征。可能跟我的所谓的自传的概念,因为每个作家可能都无法回避自己的生活经历,对他创作是很重要的,他的价值取向,他的精神诉求,都可能会渗透到他的作品里,我在这里很大程度会选择我熟悉的生活,我个人的生活轨迹作为这个主人公的生活轨迹,我能更精准地把握这种生活。

  主持人:所以书中的人物孙浩然,你把他从小一直描述到现在?这本书记载了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

  孙涌智:从大学毕业开始,第一章节就是从东北人的婚礼,就是从他的婚礼开始。

  主持人:后来我看到微博女王姚晨也看了这本书,在自己的微博当中留下了一段读后感,我看她说很感动的意思,所以您应该觉得这本《卡瓦》虽然主人公是60后的,但是80后、90后,看到也会找到自己的感动吧?

  孙涌智:对,我相信这一点,我完成这部作品的时候,为我们60后包括70后,回过头写我们走过20年,为我们这代人做记录吧,对80、90后,我女儿就是90后,今年高考,他们也完全可以看一下他们父辈人走过来的路程,对于他们未来的生活,也应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主持人:您这个书写好了之后,有给女儿看一下,交流一下吗?

  孙涌智:她还没来得及看,高考昨天结束,接下来会有时间看的。

  主持人:作为父亲,孙老师是哪种父亲,在女儿高考前给指导,您现在也出书,并且做文化行业,会不会告诉他要怎么去应试之类的?

  孙涌智:作为父亲,我不得不在这里说,我应该很不称职,在书的后记里有写到,在我女儿临近高考最重要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完成小说《卡瓦》的创作。所以我跟我女儿见面的时候都很少,包括《卡瓦》出来以后,还要做一定的宣传,等于说她进入高考考场之前,我跟我女儿面对面交流超过半个小时的时间都没有。这两天高考我做了好爸,这两天全天候陪了两天,主要当司机,更多的事情还是考妈在做,做得很细心,很到位。

  主持人:您创作的时候,通常是什么样的状态,是要闭关吗,有什么习惯?

  孙涌智:创作的时候,很多的创作者都会是这样的,寻求一个相对安静的状态,因为更能够进入某种情景,但是我创作初期是这样的,大部分时间完全闭关,我从初一开始,基本上一个人在一个房间里,把手机关掉,每天吃饭都是叫餐,大概是这样的状态。到后来,没有办法,因为我自己毕竟也在经营文化公司的,有些业务,我也不得不要打开手机,强迫我自己这边我在创作的时候,我那边可能要接有关公司业务的电话。有段时间觉得很神奇,左脑子和右脑同时运用。

  主持人:而且一直在穿越的过程中,一会陶醉在书里的情景,一会回到现实?

  孙涌智:对,这个过程很难用言语来形容,这种感受。

  主持人:30多万字写了多久?

  孙涌智:这部书准确说,完成应该用了很多年的时间。

  主持人:从筹备到有意向。

  孙涌智:说十年磨一剑甚至二十年磨一剑,都不过分,大学毕业到现在20年,20年人生行走过程中,我也在不断调整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

  主持人:您也是换了不少职业,做过很多不同的行当?

  孙涌智:是,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共性,在我们父辈这一代是无法想象的事情,他们一生就在一个领域,一个单位,甚至就到头了,而我们这20年里,原来有的人是比较能够抓住时代的脉搏的人,比如IT火的时候,在IT圈里,房地产火到了地产圈,金融火了到金融圈子里,可能娱乐火了到娱乐圈子里。

  主持人:所以我觉得对高考生,因为近几天一直在高考,现在觉得孩子们觉得高考多么重要,是人生当中最大的抉择,其实只不过是你人生另一个起点,另一个开始,你考上大学,你选择那个专业,你就业的时候,未必是对口的,想问一下孙老师在大学学的什么专业?

  孙涌智:我学的是计算机,在那个时代应该是很时髦的,我毕业以后一天没有做过,我记得我们上大学的时候,计算机还是单片机,键都裸在外面。

  主持人:还得五笔字型。

  孙涌智:练五笔字型。我记得关于考试,我们都是下午考盲打,可能上午去盲打一会,应付一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