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上大讲堂:孙涌智谈《卡瓦》与60后的奋斗(2)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0日11:23  新浪博客
孙涌智讲述《卡瓦》创作过程孙涌智讲述《卡瓦》创作过程

  精彩语录

  我一直反对所谓圈子这种说法。如果你非要画圈,有了这个圈子以后,哪个圈子都有潜规则,有了位置和权利,有了市场和需求,就会有规则和相应的潜规则。

  把内心最真实东西解剖给大家

  主持人:后来您也做过不少行业,现在从事娱乐策划,经营文化公司,学的计算机,怎么想起写书,是什么契机,(让您)想把这个东西写出来?

  孙涌智:文学是我一直的梦想,在这之初,我们那个年代,有点重理轻文,那个时候有一句话挺流行,学会数理化,走遍全天下。那个时候我对文科显然更有兴趣,而且我高二分文理,我已经选择文科。后来命运的安排,我一个叔叔强迫我,不让我学文,应该学理,可能是那时他们那代人,他们经历了很多年人生以后,他的经验告诉他,我应该去学理,有一个技术,什么朝代都能有口饭吃。我那时候也小,也没有特别坚持,但是我学理,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我当时是我们高中唯一面对高考了,还在订着文学期刊的人,每个月来一本期刊的时候,周围的同学都在议论,马上要临近高考了,这个人还在看小说。高二的时候我突发奇想,想自己就不念了,就辍学了,就写小说。

  主持人:从那么早就开始写小说?

  孙涌智:我们家乡离着内蒙二蒙比较近,我父亲那辈人跟他们有过很多交往。我当时特别想,因为内蒙的草原,想象大草原,对喜欢文学的人可能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地方,我梦想自己能去。当时还定了一个小说的题目叫《寻找失落的记忆》,我在很小的时候有这种记忆,我记得当时内蒙有叫包而楞的叔叔到我们家里,后来很多年以后不再有联系。那个时候我特别想,还能梦想在那边遇到一个卓玛之类的女孩。自己就突发奇想,马上就想做那样的决定,后来没有成行。

  主持人:不过现在这种机会很多了,可以去到任何地方进行创作。

  孙涌智:对,说到这里,高中的时候,在高考前夕,金庸的小说,我从高一开始读,我应该都读遍了,应该是通读。

  主持人:那个时候会耽误功课吗?

  孙涌智:肯定有影响。我记得在家里看书,挑灯夜战,因为在夜里,父母看不到,以为这小子很用功,一晚上不睡觉,第二天到课堂去睡。

  主持人:这是不好的示范。

  孙涌智:当时确实比较早读金庸的作品,一直觉得金庸的文字或者情感的细腻,对于当时懵懂的我们还是特别有诱惑力。后来把金庸小说读完以后,没得读了,开始把金庸的作品,他都变成电影电视剧了,我记得电影有录像厅,去录像厅的人像我们重点高中的学生几乎是非常少见的,但是还是混进去。录像厅里的场景都是非常污浊不堪的空气,进入录像厅的人都是属于不良少年。

  主持人:孙老师一看路子很广,那个时候就可以自由出入录像厅了。

  孙涌智:电视剧,很小的时候就看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家里不让看,我躲在大爷家看,我躲在他们家后窗户去看《射雕英雄传》。

  主持人:那个时候的生活现在想想,应该觉得很有意思。

  孙涌智:很有意思,很多东西回头去想的时候,都很甜蜜,很美好。

  主持人:刚刚您提到了金庸的书,后来著作翻拍成电视剧,电影,也有网友跟我们说这本《卡瓦》,您的著作非常适合拍成电视剧或者电影,您有这方面的想法吗?

  孙涌智:应该说从最初我想创作这个小说的时候,也带着把它变成影视作品的想法,第一次印,这个书一出来就给到赵宝刚老师,赵宝刚老师是电视剧里最牛的导演了,我特别希望他能把《卡瓦》拍成60年代的《奋斗》。赵宝刚老师看了以后,也觉得很感兴趣,看接下来有没有缘份能够很好地合作这个剧。

  主持人:刚刚孙老师也分享了那个时候可能家里人不让看太多的电视剧,要做功课,甚至大学的时候选的专业也要家里人参与一些意见,您会也是这样的家长,或者对您的孩子相比比较开明,让她自己去抉择一切?

  孙涌智:我应该算是比较开明的家长吧。最初的时候,我女儿小学或者初中最初的时候,我可能也是会用比较传统的教育方式,就像我父母,我从小受的打骂比较多,“棍棒底下出孝子”,我对我女儿的要求也很严格。那个时候感觉很叛逆,你要求她做的东西反而会适得其反,后来渐渐的就放了很开的,到后来我对她应该是很放任的,完全按照她自己顺其自然地成长。我不可能强迫她我认为在这个社会上将来你去做什么,往哪个方向发展会更有意义,会更有价值。我基本很少灌输这个东西,包括我从事这个领域,比如文化这块,传媒这块,我女儿比较明确表示她不太喜欢。当然也不排除将来也可能有一天突然喜欢,又走到这个行当里来,最初完全按照她自己的想法设定自己的人生。

  主持人:您在这个圈子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这么多年走过来,我相信您有很多,不管是娱乐圈,文化圈的朋友,都有很多,在这个圈子里,感受到的最重要的是什么?

  孙涌智:我一直反对所谓圈子这种说法,画圈子,圈子是什么东西,可能在地上画个圆,把一个群体圈在里面,就成了一个圈子。之前关于社会上来纠缠娱乐圈的潜规则等等,我当时就表达过这样的态度,如果你非要画圈,有了这个圈子以后,哪个圈子都有潜规则,有了位置和权利,有了市场和需求,就会有规则和相应的潜规则。

  主持人:在这个圈子这么长时间了,您也结交了不少音乐人的朋友,包括导演,赵宝刚导演也是您的朋友,您觉得这个圈子或者这个职业里交朋友最重要的是什么,您怎么可以跟他们成为推心置腹或者关系很熟的朋友?

  孙涌智:不仅是我们这个职业,任何职业交朋友最重要是真诚,如果能够以诚相待,用心去交换心,都会换来朋友对你的(真诚),也是一样的。

  主持人:我看过《卡瓦》这部书的一些朋友跟我说,觉得孙老师的文笔是比较幽默的,比较诙谐的在讲述着孙浩然这个人物,可是也有一些声音会说,尤其是很多网友会说,他姓孙,又是第一人称,是自传,会不会怕有网友因为这样的想法,而影响你书的深度,会有这样的担心吗?

  孙涌智:我最初的时候关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很纠结,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到后来还是觉得创作还是符合内心的感觉。为什么选择第一人称呢?《卡瓦》这部作品,我特想表达我们这代人。我肯定要剖析我们这代人经历的那样的心路历程,心路历程肯定是我要把内心最真实的东西解剖出来给大家看,第一人称表达的时候有这种感觉,读者在读的时候很真实,很亲切。有的时候我刻意营造文学的真实,很多读者读到认为这就是作者或者人物个人的真实的话,那么我觉得我达到目的了。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