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上大讲堂:南香红:新疆文化之美(3)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6日18:37  新浪博客
南香红认为新疆曾经是开放的前沿南香红认为新疆曾经是开放的前沿

  精彩语录

  文明的相遇之后,才能碰撞出这样的火花,才能够进行更好的引进。我们在现在的生活,是在享受着过去的文明之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家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实际上是人类的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这个地方的地理特点非常明显,我们现在看新疆,好像是离我们很远,很内陆的地方。如果换一种思路,会豁然开朗。

  中国距欧洲最近的开放前沿

  主持人:我们再给大家看一个,一饱眼福,再给大家透露一些。

  南香红:再给大家看一个更神奇的,这个图我当时看了以后非常震惊。

  主持人:我被里面的木乃伊给震撼了。

  南香红:这个图,这个人的形象是完全西方人的形象,大家看这个图可以猜一下,到底是油画还是壁画还是其他的东西,你猜一下。

  主持人:我最开始以为是壁画,还说这个壁画拍得真好。

  南香红:它他是毛织品,神奇在这里。用毛织出来,全是经过手工染色的各种毛线织出来的。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非常震惊,我觉得它是一幅油画,跟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感觉完全一样,它的透视,它的构图方式,色彩的搭配,完全是那种感觉。

  主持人:有素描的质感,这个人脸上,什么地方是反光的,什么地方是阴影的,完全都有。

  南香红:对,它能够用织的方法,让人想不通,觉得震惊。用织的方法可以织出人脸上表情,织出脸上的肌肉,甚至这个人的眼睛。如果看原物,在新疆博物馆藏的,这个人的眼睛是湛蓝色的。向斜上方注视着。上面是一部分图,下半部分是一个马,上面是一个人,就是人马神,有些历史学家说他是希腊神话里人马神的形象。关于这个人他是出在新疆也是塔里木盆地一个叫山普拉墓地里,这个人到底是谁,现在有一个说法,是不是东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形象,当时亚历山大大帝十字军东征有战败的时候,有很多罗马的战士就流落到东方了,特别在甘肃地方,还有一个地方有一个罗马城的,现在叫永昌县。

  主持人:可能有,他们的长相有欧洲人的特征,经过混血,还是保留下来有外国人的特征,但是他们已经讲方言,文化已经融入到大汉文化里,看他们长相会带点欧洲人的样子,有这么一个地方。

  南香红:我觉得这个猜测可能也许有它的根据,也许就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形象。奇怪的是这个东西当时出土的时候缝在一个裤子上,而是倒着。让人想不通,如果他很崇敬这个人,如果作为旗帜,作为什么,应该非常珍贵,不应该缝在一条裤子上,这些人穿这个裤子的人和这个人到底有什么关系,他的文化渊源是什么,这也是非常神秘的,也是非常难解的。

  主持人:我同时在思考一个问题,高度发达的文化是建立在高度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只有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这个文化才能繁荣起来,社会文化整个繁荣,这意味着当地的经济当时很厉害。

  南香红:对。山普拉这个地方的人,在世界上它的纺织品都是非常有名的,大家都认为它是非常善于纺织的民族,可以把一个人织成这样。考古学家证实这个东西不是外来品,是当地织出来的。它的染色技术,对色彩的掌握,搭配都到一定高度,现代人未必能织出这样一种东西来。不能说当时的文明没有我们现在更发达。

  给大家看一下唐代的,这是(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出的。

  主持人:这是唐朝装扮。

  南香红:非常有趣的是,唐代是比较开放,“胡风”在唐代是非常厉害的,妇女都仿照胡人展袖骑马,李白诗“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中的“五花马”到底是什么样?可以看到马身上和屁股上有非常漂亮的花纹。唐代有一个风俗,妇女戴着面纱骑马出行,一开始面纱很长,把身子遮住,这些女人越来越时尚,把面纱搞得越来越短。所以这个干脆把面纱撩起来。出土的时候都非常好。

  主持人:打扮很时尚。

  南香红:它这个帽子给人感觉像西方女士戴的面纱。她穿的丝绸衣服,颜色、织的花纹,都非常地美。我们看到这个图,就可以看到唐代当时的生活,当时的时尚是什么样的。

  主持人:在唐朝时期新疆地区文化的代表。

  南香红:这个是一个小孩穿着背带裤,这种背带裤,这叫拂林狗,就是罗马狗,我们养的小狗都是从罗马过来的。

  主持人:穿的背带裤就是我们现在穿的,又抱了一个罗马的拂林狗。

  南香红:拂林狗成为长安贵妇人的宠爱,可以放在袖子里,抱着它出行。也说到杨玉环和唐明皇下棋的时候,唐明皇总是下不过杨玉环,有一次正要恼怒的时候,一个小狗跳到棋盘上,把棋盘扰乱了,唐明皇龙颜大悦,避免他输了的尴尬。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生活怎么样,只有通过恢复一个个细节,通过一个个的考古发现,再了解新疆的话,就会发现新疆文化是一个各民族在这里聚合的文化。

  主持人:我还看了很多木乃伊,壁画,太震撼了。把这个话题从这里跳出来,您这本书的名字叫《众神栖落新疆:东西方文明的伟大相遇与融合》,通过您介绍的文物,已经看到融合的影子了。都有哪些文明在新疆有过交流,这些文明又给新疆带来了什么?

  南香红:这个书名字也是经过很长时间考虑,之所以用《众神栖落新疆》,一个从宗教方面,人类文明史是人类的信仰史。新疆有过佛教,有过基督教,有过摩尼教,还有伊斯兰教,我们现在看到的新疆是伊斯兰世界,伊斯兰在新疆流行了一千多,再往前,佛教在这里流行一千年,当时于阗是“小西天”。另外一个角度各种文明,比如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的、埃及、波斯文明、中原文明都在这里共同繁荣过。吐鲁番的考古发现居然能够发现24种文字,好多种文字都已经消失了,不用了。24种文字并行,当时佛经都是从印度的梵语再翻译成粟特语,翻译成回鹘语,再翻译成汉语,有很多转手的过程。书的副标题是“东西方文明的伟大相遇和融合”。文明的相遇之后,才能碰撞出这样的火花,才能够进行更好的引进。我们在现在的生活,是在享受着过去的文明之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家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实际上是人类的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我也想说新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地方,如果仅仅从表面上,山川地理……

  主持人:不光有葡萄干和哈密瓜,有更多值得欣赏的东西。特别是南疆的风光美得受不了,天池里的湖水,看过别人拍出来的照片,看完以后,世界上这样干净的地方太少见了。

  刚才听南老师介绍这些古迹,发现一个规律,这些古迹出现在唐代以前或者唐代,唐代以后就逐渐衰落了。我过去看书分析说在古代宋朝的时候,中国的木材是黄土高原在产,再往前那边是水草丰美的区域,人类的破坏从唐朝就开始了,甚至更早的时候把那个地方自然资源毁了,现在黄土高原是千沟万壑的,不是沙漠就是黄土,这就是人类的破坏。还有交通,多元文化的融合,是不是意味着东西南北的交通的要塞?唐僧取经往西走,过了新疆再往南走,我看古代的交通路线应该是很重要的节点。

  南香红:新疆这个地方,大家看地图就可以看到,地图上除了海洋之外,最大一块的大陆就是欧亚大陆,可以说在北半球覆盖了一大片区域,欧亚大陆的连接点就是新疆,从新疆出发,你可以到欧洲,也可以到印度,再回来。过去取经的唐僧走的路非常经典,从北部的丝绸之路到了印度,又从和田绕过楼兰再到唐朝。从长安出发,走过新疆,翻过昆仑山,到达印度。回来的时候走的海路,好像在泉州还是在广州登陆的。这个地方的地理特点非常明显,我们现在看新疆,好像是离我们很远,很内陆的地方。如果换一种思路,会豁然开朗。

  主持人:当时中国的首都在长安。

  南香红:新疆是中国离欧洲最近的地方。如果用开放的眼光来看,它是开放的前沿。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