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知名文化记者、新疆文化研究专家南香红(南香红博客 南香红微博)做客新浪网,介绍新疆璀璨的历史文化,揭秘神秘的楼兰美女,并对不同文明在新疆的交流、融合进行了深度剖析。以下为访谈实录。
精彩语录
新疆最深的东西是它的文化,这种文化像季羡林先生所说,是一个世界几大文明的汇集之地,有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有印度文明、埃及文明,还有中华文明,在这儿一起汇集。本来这个地方是一个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但是各种文明最后都在这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种历史的存在,决定着今天的新疆的面貌。
新疆最深的东西是它的文化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新浪网上大讲堂,我是主持人尹俊。今天介绍中国西北新疆的历史文化,非常有趣的话题。我们给大家请到的专家是知名文化记者,同时也是新疆文化研究专家的南香红老师。
南老师生长在新疆,同时在新疆工作过,出过新疆的书,对新疆很了解。我们平时对新疆的认知,可能主要是自然风光。您生活过和工作过的新疆,您觉得它的自然之美在哪儿,哪些地方值得参观和游览?
南香红:各位网友大家好。我在新疆生活了很久,又工作了很久,对新疆非常了解,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新疆这个地方它深层次的东西,或者说它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很难被人了解,它的东西太丰厚了,它的历史太渊源流长,而且它也太复杂,它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汇集在这里,不是单一的一种东西,所以就非常难了解。
我们一般的人对新疆的认识就是大山大川,就是大自然的雄奇壮丽,比如“三山夹两川”,有大沙漠,大河流,全国最长的内陆河,最大的沙漠,有高山,雄奇的自然美。在独特的气候下,它的水果非常甜,是瓜果之乡,另外是歌舞之乡,有很多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舞蹈非常漂亮,非常美,还有音乐。
但就我在新疆这么多年的体会来说,这些东西都是浅层次的,非常浅。每个到新疆的旅行者,用心观察就可以看到这些东西。新疆最深的东西是它的文化,这种文化像季羡林先生所说,是一个世界几大文明的汇集之地,有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有印度文明、埃及文明,还有中华文明,在这儿一起汇集。本来这个地方是一个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但是各种文明最后都在这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种历史的存在,决定着今天的新疆的面貌,就是新疆为什么有这么多民族,新疆为什么这么丰富多彩。我自己的研究和体会是,我们有现在的容貌,是由历史曾经怎样决定的。这些东西很难被人所了解。
主持人:您不光研究新疆历史文化和新疆的社会,对新疆当地的动物野马,您也有过很专业的研究。您所了解到的野马情况怎么样,我们过去书里说的“汗血宝马”,新疆才会有这样的宝马。您为什么会研究这个领域,在这个领域又发现什么值得跟网友分享的呢?
南香红:我写新疆野马因为我是一个记者,当时野马的处境比较困难,作为记者去采访才了解。新疆的普氏野马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野马,但是野外的种群已经消失了,世界上没有野生的野马了,都是人工养的。新疆这个地方有很多资源,包括动物资源,野马也是。野马家族一百多年来的历程,是非常让人回肠荡气,让人想流泪的。它过去曾经在野外生活,西方的探险家发现了这个品种,就去把它掠夺到俄罗斯、德国,结果后来新疆野马在野外就消失绝种了。现在保存下来的种群,是没被他们掠走,放在动物园、杂技团表演的野马后代,这些野马在国外基本处于灭种的边缘,它的繁殖能力很差,后来送到新疆进行繁衍。但是有一个问题出来了,野马在圈里养,时间长了就肥胖,有一次有“准噶尔一号”野马在生产的时候生不下来,难产,活活地因为难产而死。后来就提出了要放野,放到野外去。放野后,野马经过几年在野外的艰难生存,现在已经存活下来了。问题又出现了,准噶尔盆地过度开发,野马没有奔跑的空间。在前些年时间,连续发生野马在公路上被撞死的惨剧。简单地讲这个故事,大家可以感受到这种珍贵野生动物的命运。我们在汉代的时候,已经让野马的品种和家马杂交,史书上有记载,为了得到更好的马,在泉水边把家马放在那里,让它与野马进行杂交。汉武帝得到的汗血马,很有可能也是野马和家马的杂交品种。
主持人:这个种群现在大概是多少?
南香红:现在大概有几十匹野马,也不是很多。
主持人:我觉得它跟麋鹿有点像,但是比麋鹿处境艰难得多。过度的开发,给野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一定危害。我知道新疆受到威胁的不光是野马,有很多自然资源、自然景观,动物、植物,都受到过度开发带来的威胁。
南香红:是。这个情况目前来看还是挺严重的,因为新疆的自然资源处于非常脆弱的生态,比如说沙漠,植被环境一旦被破坏的话,很难恢复。它是在贫瘠条件下的生存,比如像野马、野骆驼,或者是一些胡杨树,都是非常脆弱的生态品种。一旦打破了以后,会很难恢复。我们有这样的感受,你到了广州那边去,你看满世界都是绿色,如果你到了新疆,一棵草都非常珍贵。在西部大开发策略下或者是社会发展的格局下,尤其要注意环境保护。曾经我写过,塔里木河在一节一节消失。当时我去采访的情况就是这样,因为上游过多使用河水,过多的截流造成塔河下游四百多公里断流了,塔河就消失了四百多公里的流程。当时咱们的观念当中,认为人的用水是最重要的。当时塔河是一条没有堤坝的河,洪水一来可以在沙漠里漫流,当时我们认为这种水是浪费的,就要修坝,修水库把水蓄起来给人用。其实这种水是生态水,给自然界的动物、植物、植被提供的水。水在沙漠里漫流之后,沙漠里胡杨才能生存,当人类截走后,发现胡杨林大片死亡,人类的家园也没有办法保证了。塔河下游四百公里的地方,兵团的团场很多都撂荒了,兵团35团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楼兰?这是一个很紧迫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发展当中需要综合地考虑环境问题,还有长远的均衡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