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上大讲堂:地震中的楼房逃生技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6日13:57  新浪博客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红十字总会训练中心辛宝山主任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红十字总会训练中心辛宝山主任

      精彩语录

      马桂林:其实很多人逃不出来,是吓傻了。之前对灾难了解不够,所以可能是原来地震没有消灭掉,反而被自己给消灭了。

      马桂林:在桌子底下,肯定是坚固的桌子,把着桌子腿,靠近承重墙是紧靠它,不是面对它,紧靠它有一个支撑,如果面对,弄不了,一下子把你甩开了。

                          专家:楼房逃生技巧

 

      马桂林:在70年代美国有一个洛杉矶的地震,7.8级,做了回顾,他们发现在地震晃动过程中,他正好也是20层,晃动的左右摇摆是6英尺,但是楼没有掉下来。这次日本地震也有一个楼,东京的楼也在晃,也没有掉下来。我在这里提醒大家,北京的建筑物,通过唐山大地震以后,我们北京建筑设计是抗9级地震的。所以设计比较合理。如果说建筑质量是肯定是达标的,合格的,您在20层就不要动了,您也跑不了。

      主持人:要了解自己所在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如果等级够的话,没有必要恐慌。所以室内和户外的逃生也有不同的注意的地方,我们有所了解了。另外有一个名词叫地震逃生12秒自救机会,这个我们怎么来理解?现在地震自然是不可预报或者不可预测的,在这次像日本地震多发国家有了比较好的预警机制,提前30秒给所有人发了手机短信,说30秒钟之后会地震,另外地震10秒,他们广播开始倒计时,数到0,地震真的来了,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另外名词叫12秒自救机会,这个怎么来理解或者怎么利用它?

      马桂林:12秒是大家的总结,但是汶川地震有一个人去买东西,这手拿烟那手交钱的过程中,轰一下子,后面的屋子完全夷为平地,根本不是12秒的问题。大家认为12秒,我们总结下来,这12秒逃生应该是相对安全,而不是完全安全的。我接着你说的事,在楼上肯定12秒冲不去,但是楼上的家具不是在墙上钉得那么死,里面的东西在里面甩来甩去,可能地震没有把你消灭,是东西把你砸了。

      辛宝山:地震来临,有面临很多种可能造成伤害的可能。第一种是大家都觉得楼倒了以后,自己会不会被砸着,被埋着。还有物品掉下来,墙上的,棚上的,室内的东西会不会碰伤,还有火灾,地震之后,可能煤气泄露或者其他的电器着火,还面临着火灾的伤害。还是在平时注意一些应急避险知识的积累,学习一些普遍的知识。

      马桂林:其实很多人逃不出来,是吓傻了。之前对灾难了解不够,所以可能是原来地震没有消灭掉,反而被自己给消灭了。

      主持人:12秒自救机会在室内找到相对安全的地方,比如在演播室,别被上面的灯砸到了,相对安全。

      辛宝山:在第三天,见到日本的电视画面,就是地震的时候,楼一晃,顶棚一大片脱落下来,落在地中间,按照马老师说的,在生命三角,你在墙角躲避,绝对砸不倒,如果在中间,肯定会被砸到。这是很现实,很简单的。

      马桂林:在桌子底下肯定是坚固的桌子,把着桌子腿,靠近承重墙是紧靠它,不是面对它,紧靠它有一个支撑,如果面对,弄不了,一下子把你甩开了。

      主持人:地震来了,保护自己安全,逃命12秒不够。除非你住平房还可以考虑一下。

      辛宝山:一层可以。

      马桂林:这次盈江地震,一下子人家二层变成一层了,一层的人根本来不及反映,被砸了。这12秒是相对的安全性。

      主持人:刚才说的都是自救,如果地震发生的时候,遇到别人的求救或者看到有人在发出这样信号的时候,怎么来处理他?

      马桂林:这个是听到废墟下面有人求救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是出手相助,但是看搭建的是不是特别结实,不要一拥而上。另外专业人员抢救,作为普通老百姓可以协助他们,因为有破拆,有生命探测仪等等,在他们来之前,把这些人呼吸道清理了,比如嘴里,鼻子里灰尘,把能够挤住他呼吸的东西搬开,实在救不出来,做好记号,有专业的人来救。

      主持人:所以还得缓缓地,不能立刻抬起来。

      马桂林:抬起来,像身上肌肉,压上一小时之后,有可能变成挤压综合症,这种情况下,没有经过大量的静脉输入,生理盐水和解禁药物,可能把东西拿走,造成挤压综合症死亡。

      主持人: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了解。很多网友,现在在网上看到,大家很钦佩日本人,9级地震发生之后,甚至核泄露发生之后,日本人有组织的救援效率还有整个社会的平静,包括很多人淡定的心态让大家为之很震撼,这次日本应急体系发挥作用给中国人很大的启示,在日常生活中怎么样普及自救常识,同时日本有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辛宝山:这次很多朋友都有这种感受。这里我分析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日本是一个地震包括其他灾难的多发的国家,所以人们平时就养成了平时的应急避险和备灾减灾的心理准备。第二日本对国民的教育和培训,这是在平时的。刚才我说到日本专门制定一些法律,这些法律就规定日本国民在很多的人群当中,比如学生,必须每年要固定的接受多长时间的应急救护的训练。其他很多的行业也都是这样,公司也都是这样。很多的职业,从业前必须具备这个知识。所以具备了这些知识,灾难来临的时候,不慌,我想跟这两点有直接的关系。我们中国也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刚才我说到最近十几年中国红十字会,法律规定的做这方面工作的组织,我们其他的机构也在做,现在有几千万的人受过这方面的培训和训练,但是远远不够。比如在学生,全国有几亿的学生,学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比如火灾的逃生,地震来临之后如何避险逃生,但是这个培训还是一个不全面的,不系统的,没有纳入到法律,纳入到各个行业,做一个必须经过培训的事情。所以我们这方面欠缺很大。

      主持人:值得跟他们学习一下。

      马桂林:你看日本这次地震的时候,被采访的人说我们家就有避险逃生小册子,他们在逃生的时候,沿着楼梯的左侧走。美国人9·11事件出来的时候,沿着楼梯的右侧走,这样鱼贯而出,显然是平常经过多次的反复的训练和演练,他才能做到这步,融化在血液里或者下意识行为,我们现在还是有点问题,大家有没有这种培训或者说这种训练,这可能做得比较有问题的。

     辛宝山:我们有一个时间的转折点,在汶川地震之前,普遍的人对这件事情的认识程度不够,不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汶川地震之后,大家对这个工作的认识逐渐提高。我相信几次灾难,随着人民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的重视,现在人们对这个,作为平时的应急避险的,应急救护的训练,会更加重视。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