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绍刚:恶搞名著是“隔靴搔痒”无法撼动精髓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18:12  新浪博客

张绍刚:恶搞名著是“隔靴搔痒”无法撼动精髓
张绍刚:恶搞名著是“隔靴搔痒”无法撼动精髓

    精彩语录:

   如果是好东西就一定不会被糟践掉,你没有那么大的力量糟践它,它自身特别强大,这些隔靴搔痒式的东西只能触及表皮,糟践不了它。名著本身生命力极度旺盛,如果随便一个恶搞就能把历史名著糟践没了,一定是生命力本身有问题。

    张绍刚:恶搞名著是“隔靴搔痒”无法撼动精髓

    主持人:我高中的语文也学得很好,古文也学得很好,我大学还学过古汉语,但是我看《聊斋》还是觉得很困难或者还是有点障碍。

    张绍刚:不,这样,今天晚上我推荐你回家看一篇。

    主持人:入门的是吧。

    张绍刚:《青凤》就可以,一个是《青凤》,还有一个是《小翠》,《小翠》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玩的故事,讲了一个特别好玩的狐狸报恩的故事,有一部被改编的电影叫《惊变》,就是《小翠》改编的,推荐这两篇入门。

    主持人:这两篇不仅我可以回去看看,很多网友我估计跟我一样。

    张绍刚:有兴趣就看。

    主持人:可能有些障碍,从一些浅的着手。但是我们不能太功利,真的想接近,不妨从这方面着手。接下来我们聊著作的改编和恶搞。现在台湾民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叫《终极三国》,之前有日本人在恶搞《西游记》,重拍《西游记》。现在好像恶搞古典名著,我曾经看过一个喜剧《聊斋》,也是恶搞,是很早之前,90年代拍的,地方台制作的,特别山寨,叫《新聊斋志异》,恶搞喜剧的《聊斋》。您怎么看?

    张绍刚:随便,这是一个非常市场化的行为,如果有人看,不管它是不是披着三国的外衣、水浒的外衣、聊斋的外衣,都无所谓,无可厚非。而且我不希望大家把电视的功利描述得有多大,它对没看过的们也不会有特别坏的影响,最起码让人可以知道有个聊斋。不要到某一点小朋友都不知道聊斋是什么,小朋友都以为是《聊斋》是赵薇和陈坤的故事。

    主持人:您还是很宽容的,跟很多人不一样。

    张绍刚:这不是我宽容,这又不是我家的,又不是我写的,随便,这是一个共有文化,你用那种方法理解就说你的事,我用这种方法理解就说我的事。

    主持人:不怕把好东西都糟践了。

    张绍刚:如果是好东西一定不会被糟践掉,你没有那么大的力量糟践它,它自身特别强大,你这些隔靴搔痒式的东西触及表皮式的东西,你糟践不了它。它是一个本身生命力极度旺盛的,如果随便两个人就能把一个东西糟践没了,一定是那个东西的生命力本身有问题。所以,完全不是问题。

    主持人:这种名著也好,很有分量的文化精髓,应该不怕。

    张绍刚:完全不怕,如果搞得太多大家会反感,反感之后会让制作公司亏钱,制作公司亏钱之后就知道以后不能这么干。或者一片骂声,收视率很好,全国人民一片骂死它,就像《一起去看雷阵雨》,据说收视率很好,但是大家一片骂死,所以才会有雷阵雨,续集应该叫雷暴。你让它去弄就好了,如果能挣钱,就说明有市场,那就去玩。但是相同的做法,迟早有一天你会亏钱,没有人就做了。

    主持人:像前两年很多人如果看电视会发现很多古典神话故事被改编。   

    张绍刚:像《宝莲灯》、《白蛇传》、《牛郎织女》,时间久了大家也不愿意看了。

    主持人:有时改得太离谱了。所以这些东西大家还是反过来看原著。

    张绍刚:没错,大家会回去。

    主持人:毕竟差距太大了。一个枪手编剧……

    张绍刚:现在有很多拿《聊斋》故事拍的连续剧,你去看一下《聊斋》的原文,假设你觉得自己认字还够多,因为《聊斋》里边有很多生僻字,你拿一篇,趁夜深人静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念出来,那个语言让你口舌生香,刚才我说那个男的跟那个女的说忍着,多高明的台词。如果拿着这个再去看跟它改编的电视剧,立刻觉得不能忍,那个台词差得不能忍。所以,本身一个生命力特别强大的内心特别坚定的东西,它真的不怕恶搞。

    张绍刚:传承古典文学九年义务教育才是关键

    主持人:我们今天最后一个问题聊古典文化的传承,现在很多内地的人在读这种古文会遇到很多问题,历史文化知道的很少。但是你到台湾,很多高中生、大学生会背三字经,为什么?因为他小学背过,是学过,而且那时他们对古文要求很高。

    张绍刚:他们的古文造诣要比我们的年轻人好,都不是年轻人,包括我这个年纪的人。

    主持人:接触过,他们确实在这方面比咱们好一些。他们可能文化传承方面、中华文化的保存方面做得好一些,我们把眼光放在内地来,由于大家对古文的了解,因为很多传统文化要从三字经把它领悟到的,现在如果这个做不到,很多传统文化其实是出现一个断代,出现某种代沟,或者很多很精髓的东西,包括我们之前聊中医也好,聊周易里边蕴含的某种哲学也好,发现知道的人太少了,慢慢这种东西有可能失传。像这种东西可以说是遇到了传播上的瓶颈,对于这个问题您觉得有解决的好的办法吗?

    张绍刚:确实是需要在普及教育阶段,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做调整,真的需要做调整。比如说鲁迅,有人把鲁迅的文章从中学课本剔除出去,我刚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以为是恶搞,后来发现是真的,我就觉得有些矫枉过正。但是我的同学里,有多少人恨鲁迅啊?特别多,因为上中学真是学伤了,有很多都不懂,鲁迅的文章真的很难,但是他的语言非常好,像《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非常好,“真的勇士敢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些话就是从这里来的,文字极有张力,但是有张力的文字不一定是那个年龄的小朋友应该去学的。我们现在和古人最大的不同是古人就那么两本书,书好贵,现在呢?现在义务教育九年免费,课本全部都免掉了,最起码有好多课本可以读,同时你也了更多的选择,像网络、电视。以前就必须要看书,他没有选择。现在有了那么多的选择,如果你再不把课本编得好一些,孩子们怎么可能爱读。而且要让他喜欢古文,你真的得从头上开始,去找美的,而不是有中心思想的。你教我、爱我的祖国,没问题的,但是麻烦你不要给我找那种很硬的课文,不要给我找声嘶力竭的,像“祖国我爱你”,理由是什么?你需要给我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东西,一年级的小朋友就应该学鹅鹅鹅”,不能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去学“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果一年级的小朋友你教给他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你放心,结果他会恨李白。

    主持人:是,所以文化的传承还是要从教育上抓。

    张绍刚:它需要有设计、有步骤,我们不能最后教育出来的结果,我又恨李白,又恨鲁迅,我又恨古文,都喜欢郭敬明的不行。

    主持人:有逆反心理。

    张绍刚:对,你看郭敬明的文字多么的奇怪,但是小孩们会用那种奇怪的方法喜欢,喜欢的是什么?不是郭敬明的文字,是喜欢他的情绪。你知道小朋友有这样的情绪,编课本呀,郭敬明式的那种痛,莫名其妙的痛彻心肺就会不成立了,就这么简单。

    主持人:所以传统文化的传承遇到一定的障碍,不能全怪这些年轻人不去接受。

    张绍刚:当然是。

    主持人:而是很多社会方方面面的原因。

    张绍刚:当然是,我觉得是我们的教育体系的问题。

    主持人:刚才你讲这本书,我也特别有回忆,我大概7、8岁上小学的时候我没写过历史,不要说古代史,近代史都不知道,但是我学到的课本都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到了乡村,那时都不懂什么是十三届三中全会,我上了初中才知道什么是三中全会。

    张绍刚:你放心,只要是让一年级的小孩去学“君不见”,他一定恨李白。

    主持人:我们从《聊斋》扯到了教育,聊得太尽兴了。其实,今天我们请到张老师,依您的影响力,能够给《聊斋》的传播带来很大的帮助。

    张绍刚:没有,没有,绝没有这样的奢望,就是好玩。

    主持人:你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读《聊斋》的心得。听过您的介绍,有机会我也看看那本书。

    张绍刚:有机会读我的博客,一定要读。

    主持人:今天很开心请到张绍刚老师,谢谢张老师做客。

    张绍刚:不客气。

    主持人: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请到您。

    张绍刚:好的。

    主持人:这是第一次请到您来,第一次聊的是两会,跟法制有关,是您的领域。第二次聊的是《聊斋》。

    张绍刚:下次我们聊其他的。

    主持人:我发现您也是涉猎面很广,谢谢。

    张绍刚:再见。

    主持人:再见!

点击进入网上大讲堂往期精彩回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