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上大讲堂130:央视主持人张绍刚新解《聊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18:12  新浪博客
央视主持人张绍刚新解《聊斋》
央视主持人张绍刚新解《聊斋》

    众所周知,《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而这部经典名著又无数次被改编拍摄成了电视剧、电影,多少人为之着迷。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绍刚从2009年8月在新浪开设博客开始,就在其博客里连载新解《聊斋》的故事,其每篇博文的点击量均在5000上下,新解《画皮》的点击量更是超过了13万次,在网友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今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绍刚(blog)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与网友分享新解《聊斋》的故事。

    访谈视频——央视主持人张绍刚新解《聊斋》

    精彩语录:

    《聊斋》是被中国人误读最多的一本书,我的感觉,这里边不全是鬼怪,现在拍的《聊斋》的电影、电视剧,都是艳情,不是言情,女的穿的很少,薄纱、狐狸精……都是那样的。

    张绍刚:《聊斋》是被中国人误读最多的一本书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网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尹俊(blog)欢迎来到新浪演播室。今天我们的演播室里又请到一位贵宾,我想所有的网友都认识他,我们欢迎张绍刚老师,欢迎您。

    张绍刚:大家好。

    主持人:张绍刚老师,今天把您请到新浪演播室,不是聊法制,我们今天要聊的是有关于您的博客,还有您博客的一些内容。很多细心的网友或者经常关注您博客的网友会发现,09年8月份开始张绍刚老师在自己博客里更新了很多有关于《聊斋》自己的一些理解?

    张绍刚:8月份开始开博客,以前从来没有开过,也不知道要写什么,我也不会写博客,因为有一些像心情、感受,徐静蕾那样的博客咱也不会写。老潘那种博客,咱也没那么深邃的经济眼光,也带动不了房价。

    主持人:干吗不写法制?

    张绍刚:每天都在电视里说,没必要再写这样的事情。所以写点轻松的自己爱写的。所以就慢慢的开始写新解《聊斋》。

    主持人:您肯定是喜欢《聊斋》这本著作?

    张绍刚:对,很多年了,大概有十年左右的时间。

    主持人:一直在品味《聊斋》?

    张绍刚:对,因为《聊斋》都是短篇,有的就100多个字一篇。所以,甚至于上床快困了,你就翻这么一篇,然后睡觉。《聊斋》是被中国人误读最多的一本书,我的感觉,这里边不全是鬼怪,现在拍的《聊斋》的电影、电视剧,都是艳情,不是言情,女的穿的很少,薄纱,狐狸都是那样的。《聊斋》里也有很多很纯朴的狐狸,有很善良的鬼怪精灵,而且大家都知道蒲松龄表面上是写狐仙鬼怪,其实是在写人。但是更可贵的是他写的是今天的人,他写的是任何时代的人,他写人性当中一些无法改变的习惯,这是他那本《聊斋》特别有意思的地方。

    张绍刚:读《聊斋》是为了品人性

    主持人:其实您读《聊斋》不是去阅读鬼故事,不去猜想,您是去读人性的东西。

    张绍刚:刚开始肯定喜欢的是一些鬼故事,聂小倩、辛十四娘很传统的一些鬼故事,包括画皮。接下来往下就会发现它其实是有一些蛮深的东西,像大家熟悉的促织、席方平,那个故事张力还是蛮大的。也有很多小品,其实里边还有很多游记,他在全国各处溜达的时候,有石头,有海市蜃楼,写下大雨,都有。《聊斋》是一种笔记体的小说,有很多是摘录别人说的话、别人讲的故事。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他是希望写我们,其实人性没有那么深刻,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和每个人都有的优点,你发现他总结的如此之精辟,就像在说今天的自己,几百年过去了,我们一点都没有改变。

    主持人:说到博客有一个数据要跟各位网友分享一下,张绍刚老师的博文每一篇新解《聊斋》的博文点击量大概都是3—5千,其中有一篇,《画皮》这一篇博文的点击量超过13万,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字,可见,网友也很关注。张绍刚老师读《聊斋》是有很多东西想要跟大家分享的。

    张绍刚:我是想说实话,我所谓的说实话就是在现实生活里,包括我们和人打交道,你会知道有很多东西,比如你可能无法容忍拍马屁,《聊斋》里就会有专门一篇讲拍马屁,一个人在旁观,在观摩拍马屁,然后毛骨悚然的感觉。比如爱虚荣,每个人都特别爱虚荣,就像《画皮》被剪辑得比较糟,可能说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很好玩,这是中国最好玩的一本小说。

    主持人:在探讨人性之间的话题。

    张绍刚:是。

    主持人:说到《聊斋》好玩,您从它里边获取了很多感悟或者很多很有意思的乐趣。

    张绍刚:对,乐趣。

    主持人:但是我对您很佩服,因为《聊斋》这本书我翻过,古文太深奥了。

    张绍刚:没有,我告诉你,不像你想的那么深,真的不想你想得那么深,你试着读一篇,《聊斋》必须要用古文读的,我从来不看白话《聊斋》,因为白话《聊斋》会把很多很鲜活的东西翻译掉。古文是上下文是讲韵的。虽然不诗、词、曲,没有那么严格,但是古文也是便于朗读的,你念出来之后会发现上下句是搭的,这是很有乐趣的。

点击进入网上大讲堂往期精彩回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